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谭文姝) 近期,为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广东财经大学寻觅瑶乡实践团走进乳源东坪镇,拜访了国家级瑶绣传承人邓菊花老师并亲自体验瑶绣,同时也前往了东坪镇更深入了解瑶绣在文旅中的重要作用。
“妙手‘绣’云锦,精心剪春光”
在邓菊花老师的瑶绣工作室内陈列着诸多技艺精湛、色彩斑斓的瑶绣作品。在交流过程中,邓菊花女士介绍了其自身经历:她6岁便开始学习瑶族刺绣,在工作之余仍在不断学习瑶绣。退休后,为传承传统瑶绣图式及绣法,她于2003年开始,用5年时间修编并出版了《瑶绣》一书。
邓菊花老师讲解瑶绣发展历史(摄记:魏诗琪)
期间邓老师不时抛出问题提问实践团成员并耐心解答,她着重指出瑶绣同其他刺绣不同的在于其“反面下针正面看”“绣前不需画稿”等独特之处。瑶绣还有着上百种花纹,邓老师说绣娘们早已把各式花纹烂熟于心,才能下‘针’如有神,老师还展示出她创作的作品《万物和谐》,作品上各色花纹排列出各种精美图案,让实践团成员对于瑶绣形纹与行针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压三挑三,这里是压五挑二”邓老师现场讲解示范了瑶绣的独特的针法和技巧,在她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拿起绣针尝试绣瑶绣行纹。一开始,反面绣的独特方式令实践团成员们无从下手,针脚疏密不均。“头道生,二道熟”在邓菊花老师的悉心教导和亲手帮助下,成员们逐渐把握了行针手法。
邓菊花老师亲自指导成员(摄记:魏诗琪)
寻瑶乡之迹,觅文旅新机
为进一步宣传东坪瑶乡的特色文化,实践团分别前往东坪环南水湖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特色文旅景点南水湖、雕子塘村进行实地调研和拍摄宣传视频。
南水湖环境优美,湖水蓝绿,有游客把其叫成“蓝水湖”,更有游客称南水湖为“广东版洱海”,其IP形象“南同学”以南水湖“常住居民”牛背鹭为原型,且身穿具有瑶绣花纹的瑶族特色小马甲。南水湖是东坪镇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文旅景点之一,沿湖建设在方便游客游玩的同时颇具瑶乡瑶韵。实践团成员魏诗琪表示:“南水湖如果能作为东坪的一张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在很大程度上能带动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传播瑶文化的,所以希望能通过拍摄宣传片的方式,带领东坪南水湖进一步走进大家的视野。”实践团用专业的摄影设备将南水湖秀美的自然风光留影下来,并制作了宣传片在各大平台进行发布推广。
实践团成员在南水湖拍摄宣传视频(摄记:谭文姝)
雕子塘村作为东坪镇的特色瑶寨,该村共有60户286人,属于东坪镇新村,是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生动缩影。实践团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研,切实了解了该村的瑶族文旅发展形式,如为游客提供特色的瑶服拍摄、瑶绣体验项目、瑶族特色歌舞表演、瑶族长桌宴饮食体验、瑶医瑶药三泡体验等文旅体验项目。当地赵主任表示:“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打造了当地特色旅游项目,另一方面给村民带来工作岗位,增加村民收入。”
雕子塘新村(摄记:魏诗琪)
下午,实践团成员前往东坪镇新村村委会,对主管雕子塘村的新村村委会赵程弘副主任进行访谈交流。在访谈会中,赵主任介绍了雕子塘村的基本现状以及发展情况,他指出,雕子塘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省政府对于少数民族的倾斜支持政策以及当地东坪镇政府的指导与资助,但雕子塘村在近些年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仍面临着知名度不高,引流困难的痛点堵点。恰逢暑期,赵主任希望能借助大学生的青春力量助力东坪镇文旅事业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实践团对赵程弘副主任进行访谈(摄记:魏诗琪)
一针一线织就瑶文化发展蓝图
在实践开展前,实践团通过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设计针对性问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旅游满意度调查。根据ACSI模型的分析结果,东坪镇的文旅体验在多个方面获得了受访者的高度评价。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力求探究是否存在潜在顾客,数据显示,受访者对东坪镇的自然风光、文化活动以及特色瑶族文化活动普遍感到满意。然而,ACSI模型也揭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信息获取渠道存在不足,同时受访者希望能提升整体的旅游体验深度。
对此,实践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优势,大力挖掘瑶族的独特文化底蕴。建立了独立的媒体平台账户“寻觅瑶乡实践团”,并开始运营。将实践过程中拍摄的素材整合剪辑,精心制作了多个瑶乡文化宣传视频,已通过账户发布在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主流媒体平台,浏览量破万,获得了较好的反响,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此外,实践团后续还将通过制作东坪镇旅游地图、以瑶绣为主的瑶文化文创产品系列、宣传海报等现代化新媒体营销手段,赋能“百千万工程”,为东坪镇的文旅事业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实践团与邓菊花老师合影
通讯员:刘佳颖、邹鹏云、谭文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文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