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赴重庆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建川博物馆调研

发布时间:2024-07-19 20: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武贤哲   阅读 8.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孔繁明 武贤哲) 为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缅怀革命先烈,2024年7月14日,长安大学赴重庆“重温援朝岁月,传承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前往重庆建川博物馆进行参观调研,实践队指导教师田启良和13名实践队员参加。

 

图为实践队员在参观展厅

重庆建川博物馆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先生倾力打造,利用24个防空洞打造了包含抗战文物博物馆、兵器发展博物馆、重庆故事博物馆等8个主题博物馆。博物馆的每一砖一瓦、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与故事。从抗战烽火到民俗风情,从红色年代到抗震救灾,实践队员随着讲解员走进洞穴抗战博物馆聚落,进一步重温了中国抗日战争史、重庆兵工厂变迁历史以及民族兵工产业发展的艰难历程,体会了红色革命情怀。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抗战老兵手印

赓续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通过此次探访活动,实践队员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革命先辈的光辉历史,丰富了对近代历史的认知、坚定了理想信念。此次活动也激发了实践队员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用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在留言板留言

实践队员感悟:

武贤哲:

参观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抗日战争的展品。那些锈迹斑斑的枪炮、泛黄的书信、破损的军装,无一不在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透过这些文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战场上硝烟弥漫,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他们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精神,让我的内心深受震撼。在一封战士写给家人的家书中,那朴素而真挚的文字,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正是这种伟大的抗争精神,鼓舞着人们在逆境中奋勇前行,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种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张嘉驰:

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展品。精美的手工艺品、传统的农具、古老的婚俗用品等。这些展品反映了重庆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重庆人民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些展品,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重庆这座山城的独特魅力。

张顺帆:

走进建川博物馆,聆听那些沉默的文物讲述的故事,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力量与温情。建川博物馆的创建无愧于“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的宗旨。所以使得在这24个防空洞数个分馆内,我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兵工厂机械的轰鸣,战士们不屈地嘶吼,“抗俘”们宁死不屈的倔强。这段跨时空的感同身受来之不易,只有直面历史,才能感悟精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前辈先烈们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才换来如今大跨步前进发展的中国。在建川博物馆,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历史的致敬,对未来的期许。

孔繁明:

“历史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历程,是我们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的宝库”,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过去的兴衰荣辱,也为我们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先辈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为中国近代对帝国主义与侵略者的抗争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先辈们抗争的意志将不断激励我们,先辈们的精神也将通过这一件件藏品跨时空的对话来得以传承。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是抗争的民族。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武贤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