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多样性,青年共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当地主要保护物种华南梅花鹿及区域内其他动植物保护情况、。本次实践活动秉持着宣扬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受到了保护站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并鼓励广大青年搭建与自然间的桥梁,积极投身保护生物多样性光荣事业,挥洒青春热血!
实践团队于本日9:00抵达清凉峰科技馆,在讲解员的言谈中了解了清凉峰保护区所涵盖的各式动植物标本。清凉峰科技馆室内面积667平方米,有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猛禽类、森林鸟类、兽类以及植物蜡叶标本、浸制标本等标本1000余份,向公众展示了清凉峰的生物多样性。实践团成员在参观野生动植物多功能媒体展示区后,来到科普互动区,并在此观看了关于该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地势分布及其相关的物种的详细说明纪录片。于此之中,实践团成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同季节清凉峰保护区的变化,学习了解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与繁育知识。
图为实践队员在清凉峰科技馆前与工作人员合影
沿着山路向上,实践团队来到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顷塘保护站,并对站长章叔岩先生进行了采访。章先生是第一个在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华南梅花鹿,并拍到影像资料的人。几十年如一日,他对华南梅花鹿的保护尽心尽力,被人们称为“鹿爸爸”。在实践团队对章先生的采访中,成员们了解到华南梅花鹿的保护仍面临着重重的困难。近年来,烧山习惯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地矛盾的加剧,使其种群保护面临着更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对于华南梅花鹿种群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图为实践队员与“鹿爸爸”张先生交谈场景
跟随保护站工作人员的步伐,实践团成员踏上了保护区的巡查路径。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华南梅花鹿通常于凌晨和傍晚时分出现在巡逻所必经的小路上,于冬季出现频次较高。穿过茂密的丛林,越过潺潺的流水,在林中寻觅着梅花鹿的踪迹。深入保护区内部,实践团成员深刻地体会到了巡护人员的不易。蚊虫的叮咬、烈日的曝晒、路途的泥泞……怎样的天气都阻挡不了巡护人员的步伐,他们的坚韧意志与奉献精神早已深入骨髓,为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呕心沥血。
鹤飞岩烟碧,鹿鸣涧草香。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多样性,青年共参与”实践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至此圆满收官。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对自身专业责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清凉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们以自身的坚守描绘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这一生命的篇章,身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应当接下先辈之笔,以青春之热血继续书写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华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之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