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肖丽纯)LU点灯乡村振兴实践团的队员们为横江小学的同学们准备了认识自然、探索自然、保护自然课程,培养其生态文明建设意识。
在认识自然--节气英语课程中,屏幕上,一幅幅节气图景缓缓展开,它们不仅是自然界季节变换的生动记录,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细腻呈现。山山老师以其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让古老的农耕智慧在现代教育的舞台上焕发新生,巧妙地将这份智慧融入英语教学细节之中。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山山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且具有互动性强的学习环节。在“节气单词炸弹”游戏中,同学们迅速反应,接力传递与节气相关的英语单词,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反应速度,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这些词汇的记忆与理解。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将中华传统节气文化与现代英语教学相结合,该课堂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同时也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拥抱多元文化的窗户,让他们在掌握英语这门国际语言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科学课的生动演绎中,丸子老师引领学生们踏入探索自然的奇妙之旅。她在玻璃杯中缓缓滴入色素后进行搅拌;紧接着将滴管分别置于热水、冷水中,让同学们观察水柱变化。在这一静一动、一热一冷的鲜明对比下,只见滴管中的水柱在不同温度的影响下,会发生高低变化。
这一简单却富含哲理的实验,让学生们亲眼见证了自然界中温度对物质状态影响的奥秘,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以科学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世界,用理性的思维去剖析复杂多变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同学们心中播撒下求知的种子,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构筑起了一座坚实的知识桥梁,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更加自信地迈出探索的步伐。
在保护自然课程中,小张老师在课程开始前用一系列图片与视频引入,让同学们初步领略了垃圾分类的含义。随后,小张老师带领同学们揭开了垃圾桶色彩背后的秘密,生动讲解配以直观的展示,使同学们迅速掌握了垃圾桶颜色背后的环保逻辑,为后续的垃圾分类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小张老师设计垃圾分类游戏中,激发了同学们的无限潜能。他们积极分享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与感悟,不仅透露出对环保知识的渴求,更彰显了对环保事业的深厚情感与坚定信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丽纯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