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旧居寻迹,悟教育之道——浙江万里学院政务新媒体实践团队走访蒋梦麟故居

发布时间:2024-07-07 23: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浙江万里学院 顾涔   阅读 3.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顾涔)7月3日, “盛名甬人 寻故访居”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政务新媒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志强、指导老师张晓光的带领下,一行13人来到宁波余姚黄家埠镇华家村蒋梦麟故居,深入了解教育家蒋梦麟的故事。

实践队合影

蒋梦麟(1886-1964),浙江省余姚市黄家埠镇华家村后蒋自然村人。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有《西潮》、《新潮》、《学问》、《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演进》、《孟邻文存》等论著传世,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教育泰斗”,是中国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历浙江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兼秘书长、兼任浙江省教育厅长,国立三中山大学校长,浙江大学首任校长,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大常委,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副董事长等职。

故居景色(蔡诗雪 摄)

“故居依河而建,故居原为三进大院,并有前后院落。现在的故居还存最后一进,为横五间高平屋,门窗雕镂非常精致,基本保留了当时的风貌。” 余姚市东海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华建新介绍到。

华建新老师为实践队讲解故居情况

屋前是一大片空地,种满了时令小菜,而屋后则别有洞天,是蒋梦麟先生童年最喜爱的地方,小桥、流水、修竹、古埠,充满了乡村特色。故居现在有梦麟先生一堂侄孙居住。

实践队员参观故居(蔡诗雪 摄)

在华建新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一同参观了故居,初步了解了蒋梦麟在故居的成长经历。实践队成员们迅速拿出摄像机、架起稳定器、备好三脚架,大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实践队员与指导老师正在调试设备(殷佳泽 摄)

蒋梦麟的童年就是在华家村度过的,他在著作《西潮》、《东潮》及自传中,每当提及了当时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和环境,字里行间对故乡老宅充满了怀念之情。12岁前,蒋梦麟在家乡读书,所受教育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结合。童年时期的蒋梦麟在家塾学习四书五经,家庭浓厚文化气息对他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蒋梦麟喜爱田园风光,同时深受美育教育的影响,他在《西潮》中也细腻刻画故乡春夏秋冬的物候变化。

访谈现场

随后,我们在正厅搭建了访谈场地,对华建新老师进行采访,深入了解蒋梦麟的故事以及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我们从华建新老师的采访中还了解到了关于蒋梦麟的家族文化,故居的基本情况、故居的建筑风格、故居的保护情况等等,大家都听得不亦乐乎。

“在此次探访蒋梦麟故居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的人文气息对蒋梦麟先生的滋养。让我记忆最深的事迹是蒋梦麟先生三次上任北大校长。我们也从他的代表作品、故居构造,到教育领域的贡献成就,对蒋梦麟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得以在细微处窥见真知。”实践队成员王晶谈到。

实践队成员范淑敏说到,“蒋梦麟故居内古朴的建筑仿佛诉说着历史沧桑,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蒋梦麟先生生前的生活印记。蒋梦麟先生的教育理念与爱国情怀,激励着我们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此行收获满满,感悟颇深。” 

结束了一上午的拍摄和采访,大家努力克服高温及蚊虫繁多的环境,虽然疲惫,但内心非常充实。

实践队合影

实践队将对拍摄素材进行整理,制作蒋梦麟故居纪录片,以故居为主体,讲述蒋梦麟在故居的成长经历,展现蒋梦麟在家乡接受优秀文化教育、积累文化底蕴,同时探寻蒋梦麟传奇经历、精神文化、教育成就的源头,传承蒋梦麟教育经历背后的精神财富,同时记录和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受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兴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顾涔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8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