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稀土”筑牢苏区绿色底色

发布时间:2024-05-08 20: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人物故事

大学生云报赣州5月8日讯(通讯员 曾玲 李尹 邱森)革命老区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之称,其丰富的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中重稀土的主要来源,稀土产业也是赣州的支柱产业,对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老区的矿业科技工作者,能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家乡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莫大的荣幸。”江西理工大学生态稀土团队负责人邱森说道。

不忘初心,深耕稀土矿业

“实现生态稀土模式,助力绿色矿区环境。”是邱森一直以来有的想法。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重视稀土人才培养和稀土科研发展,因此邱森从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选择在稀土领域基础深厚的江西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邱森在实验室做试验。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邱森 供图

在博士期间,邱森在实验室做了一个又一个的条件实验,处理了密密麻麻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实地考察,做科研实验的日子是枯燥且繁琐的,实验的结果有时候也会令人不如意,但邱森并没有因此而产生过放弃的想法。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行动力,在这日复一日的实验及现场调研中,他发现若要将离子型稀土完全浸出,所需无机盐的用量是理论用量的5倍以上,而大量浸矿剂的使用不仅增加浸矿成本,也给矿区环境治理带来巨大挑战。既然无机盐用量这么大,那有机物的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邱森在观察实验现象。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邱森 供图

面临这些难题和困惑,邱森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在导师的帮助下国内知名的生物冶金团队取得联系,开展技术交流,在双方经过多次技术探讨,完善技术过后,双方一致同意开展微生物在离子型稀土浸出技术领域的联合攻关,以期通过在稀土浸出过程引入微生物(代谢产物),大大地降低浸矿剂用量,提高稀土回收率的目的,且通过微生物代替大部分无机浸矿剂,可有效缓解开采过程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切实行动,开拓稀土富集新领域

在研究期间,除了在离子型稀土浸出领域进行技术探索,邱森也将研究领域延伸至母液富集领域,针对采用碳酸氢铵除杂、沉淀工艺富集离子型稀土母液存在稀土损失严重的问题,邱森团队开发了离子型稀土母液连续共沉淀-选择性除杂技术,该技术利用铝离子在酸碱环境中皆可溶解的特点,通过无铵沉淀剂实现铝和稀土的共沉淀,并在碱性环境中进行溶解除杂,可实现稀土的零损失。该技术已在国内稀土矿山进行落地应用,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将稀土综合回收率提升5%以上,同时回收了铝资源,显著改善矿区的水体环境,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在收获金山银山的同时,也守护了绿水青山。

邱森在实地调研。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邱森 供图

邱森与团队成员在实地调研基地合照。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邱森 供图

江西理工大学生态稀土团队以绿色开采技术为抓手,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生产力,探索出“生态+”的创新路,在守护稀土王国绿水青山的同时,筑牢赣南苏区绿色底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7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