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学子走进王家坝,追寻蓄洪足迹,感悟红色精神

发布时间:2024-03-03 13:57   来源:大学生云报网      阅读 96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大学生云报网阜阳2月29日讯(通讯员 郝晓寒)2024年2月18日,山东大学(威海)“黄河十年纪”实践团队成员前往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为追寻蓄洪足迹,感悟红色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进行社会实践。

王家坝镇,这个名字在中国抗洪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作为淮河流域的重要蓄洪区,它见证了无数英勇无畏的抗洪斗争。在这里,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听取当地老人的讲述,观看历史资料,深刻体会到了蓄洪区人民为保护下游城市安全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团队成员来到了王家坝镇政府。镇长谢栋林详细地介绍了王家坝的70年来16次开闸蓄洪的壮阔历史。了解这一历史后,团队成员不仅对王家坝人民的伟大牺牲感到敬佩,而且对这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为王家坝镇镇长谢栋林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王家坝的历史。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郝晓寒摄

在访谈中,王家坝镇党政办负责人李建回答了开闸蓄洪时如何做到“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问题。他提到,蓄洪时人民自弟军都会上阵,靠他们去转移这些群众。镇政府干部则负责一些后勤保障保障之类的工作,所以说最主要还是军民团结,群众也非常理解。期间,也有镇党委会动员党员干部24小时值班巡堤,镇村党员干部深入庄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受灾情况,确保安全转移低洼地人员。

图为王家坝镇党政办负责人李建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王家坝精神。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郝晓寒 摄

接着,团队成员跟随李主任来到王家坝闸,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实地中体悟王家坝在淮河治水中的重要作用。

王家坝闸因地处阜南县王家坝镇而得名,它位于淮河北岸,左侧是淮河,右侧是蒙洼蓄洪区,淮河中游的蒙洼蓄洪区,是淮河防汛调度中的一张“王牌”,每至淮河汛期,它的启用与否都是淮河防汛的焦点,对于淮河防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美誉。淮河的地形地貌和王家坝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淮河一旦发生大洪水,王家坝开闸分洪的概率比较高。同时,它防洪减灾的作用也十分突出。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淮河防洪工程示意图。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郝晓寒 摄

来到王家坝抗洪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每一件展品都是对王家坝人民抗洪斗争的真实记录,也是王家坝人“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的集中体现。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内相关资料。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郝晓寒 摄

随后,团队来到当地居民家中拜访,与当地居民展开亲切的交谈。席爷爷、乔奶奶一直扎根在王家坝,他们见证了王家坝的乡村振兴路。他们提到,这两年居住环境变好了,政府应对开闸蓄洪越来越熟练,开闸蓄洪对大家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小,再加上国家的扶持,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贫困户也越来越少。

王爷爷也是村里的老人了,他认为抗洪工作并没有阻碍这里的经济发展,反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他提到,现在村里发展“适应性农业”,种植莲藕、芡实,养殖水产、家禽,已经逐渐形成了规模。现在每年也有很多人来这旅游,经济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居民交流。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郝晓寒 摄

在访问了几位经历过历次蓄洪的老人后,学子们对王家坝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些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洪水,眼中闪烁着泪光。他们讲述了自己如何在政府的组织下撤离家园,如何与洪水抗争,如何在灾后重建家园。这些生动的故事让学子们深刻感受到了王家坝人“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

除了聆听历史,团队成员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了解了蓄洪区农民的生活。乔大叔热情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如何种植芡实,以及自己种植芡实的经历。在田野里,团队成员感受着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王家坝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农民乔大叔交流。大学生云报网通讯员 郝晓寒 摄

红色血脉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就是依靠一代又一代党员精神赓续、血脉相承。如今,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乡村振兴,已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王家坝的“浴水重生”就是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黄河十年纪”团队将继续探寻更多的乡村振兴故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团十九大部署,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争做优秀“宣传员”“服务员”,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0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