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怀集双向奔赴——助力百千万工程,药苑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4-02-27 21:24   来源: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张佳文   阅读 92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拓展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药学院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组建了以学生工作党政领导牵头、专业教师业务支撑、青年大学生广泛参与的“‘药’我前行”、“药‘翼’青山”、“守住‘粮’心”等多支实践调研团队,与怀集县连麦镇、大岗镇、冷坑镇、岗坪镇等典型乡村结对并开展实地调研,实现了“党建+业务”的双融双促,对怀集县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凝聚药苑力量,传递青春风采,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坚持和弘扬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价值取向,将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与青年大学生新时代的价值观念相结合,是厚植爱党爱国爱校情怀,促进社会实践成果转化落地,积极发挥党员、团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关键。实践团成员前往桐光村拜访了退伍老兵和老党员、走访了怀城烈士陵园等地并开展研学活动。团队成员在回顾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不断奋进的意识,同时团队成员也直观地了解到怀集的发展历史与红色文化,进一步加强了实践团成员对当地红色文化的了解。在桐光村、文岗村、富楼村、太原村的调研中,进一步了解居民对红色文化传承的看法与见解,团队成员将所调研的信息进行汇总,发现居民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持肯定的看法,他们表示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应一直传承下去,这也激励着团队成员在后续的线上活动中将当地红色故事、纪念碑、居住旧址、使用物品等作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原型进行创作, 丰富了红色记忆的叙事角度,彰显了红色江山世代永固的历史逻辑,更鲜明地展示出当地红色文化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对于引领青年大学生成长、当地旅游资源宣传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协同效果。

图为实践团成员拜访退伍军人和老党员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怀城镇烈士陵园开展研学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制作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剪纸展

补齐发展短板,贡献青春力量,夯实发展智力之基

实践团一行前往桐光村、文岗村、富楼村、太原村实地走访,详细调查当地乡村发展、产业种植、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等情况,了解当地发展优势、面临挑战、发展需求。在调研中,与连麦镇、大岗镇等团委就“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高校团委与县域团委结对共建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探讨交流。并就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营模式,以及如何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等作交流,总结分析“百千万工程”长久持续发展的“密码”。通过了解乡村百姓的生活需求,发现乡村建设难点,后续团队也将继续邀请行业优势力量共同商讨疏通乡村发展的堵点,为乡村振兴贡献药苑方案、药苑智慧和药苑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委干部商议结对共建事宜

图为实践团成员前往富楼村进行考察调研

推进科教融汇,共育时代新人,提升医疗卫生质量

基层基础设施、设备薄弱,服务能力差,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短缺,家庭医生数量不足…种种问题,成为制约县镇村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也成为青年学子助力“百千万工程”发挥青年力量的破题方向。实践活动中群众“医”靠团队成员以急救知识科普为主题,在连麦镇卫生院组织了一场急救知识培训活动,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示范和参与互动等形式,让参与者学习急救技能,掌握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了他们在意外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此外,实践团成员举办抗生素健康使用的海报展览,将抗生素相关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成海报和三角立牌等展示物。同时,展览过程中还添加了互动环节,让参观者能够参与小游戏或问答活动,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抗生素健康使用的认知。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居民进行急救科普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居民进行抗生素知识科普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卫生院医生进行采访

着眼未来发展,做足绿色篇章,守好大湾区“米袋子”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守住‘粮’心实践队深入粮食加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当地丝苗米生长情况,采集相关生长数据。后续将粮食保鲜、营养价值等科普资料更新在公众号上,用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方式推广“粮食安全”理念,将围绕新型防霉、防雾、防虫、防潮、防陈化粮食专用保鲜膜专业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研省供销社怀集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

图为实践团前往孔大新粮食加工厂开展结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佳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