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撕开七月的序幕,车轮碾过蜿蜒的乡道,像一支画笔在大地的宣纸上勾勒轨迹。“共青薪火,栗耕兴乡” 实践队怀揣着对乡土的赤忱奔赴栗坂村。队员们渴望用耳朵倾听被岁月尘封的故事,用双手触摸土地的温度,让青春的足迹与乡村振兴的脉搏同频共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动人篇章。
▲图为实践队员在路上
7月1日,实践队先是来到栗坂村对几位村民进行采访。采访中,大家认识了德厚孝笃仁善孝诚的李堂友、为人忠厚不怕吃苦的郭金铜等等。通过采访过程中设计问题时的换位思考,到记录故事时的细腻观察,再到整理素材时的价值提炼,队员们在倾听与记录中,不断打磨着自己的综合能力。每一次对话,都是对乡村脉搏的触摸;每一段记录,都是对乡土情怀的镌刻。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的合影
采访结束后,实践队员们来到共青垦荒文化体验园里体验种红薯,指导人员细心教导大家如何剪红薯苗、如何插红薯苗,队员们纷纷挽起裤脚、拿起农具,体验除草、锄地的劳作。烈日下,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笑容里藏着初尝农事的惊喜,也藏着与土地对话的自豪。泥土沾满掌心,却让队员们触摸到了劳动最真实的温度;腰酸背痛,却让大家体会到了耕耘的艰辛与快乐。
离开垦荒园时,裤脚的泥渍、掌心的薄茧成了最珍贵的勋章。这场农耕体验,让大家褪去了“旁观者”的青涩,真正理解了“劳动”二字的厚重:它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认知的重塑、精神的淬炼。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农耕
这一天,采访时笔尖记录的故事、种薯时掌心沾满的泥土,共同编织成一场深刻的精神蜕变。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不仅是经历的沉淀,更是成长的勋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密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