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虾龙”焕发生机,重回人们视野

发布时间:2024-02-23 21:42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李丽琦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六塘虾龙是六塘镇的一种民俗活动,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虾龙是用平安竹制成的,是传说中乾隆皇帝放生的物,它经常显灵帮助老百姓,并逐渐成为了六塘镇羊明街的习俗,与过年和当地重大喜庆节日连在一起。六塘虾龙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独特的表演方式而闻名,它的表演通常在节日或庆祝活动中进行。

根据一个当地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微服南巡,至六塘观音山之时,驻民览胜,见观音山下一潭清澈,俯身捧水以解渴。潭中一大虾有灵,因皇帝捧水似跪拜,自觉受不起天子一拜,便跃至岸边。乾隆见此虾已有灵性,于是放其归潭,说:“虾,尔乃千年灵物,定佑一方平安,万民和乐!”灵虾因感龙恩,此后常显灵庇佑百姓。由于此虾佑民有功,于一风雨夜,观音山下潭中金光大盛,虾化为龙,腾空而去。羊明街的人为了纪念它,便照其形仿其样,用平安竹制一虾龙,每逢大旱则舞虾祈雨,望此虾佑六塘风调雨顺,平平安安。此后舞虾龙又逐渐与各大年节庆典连在一起,成为六塘镇羊明街习俗。

六塘虾龙不仅是一种舞蹈艺术,它也代表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它的故事和意义常常被当地人所传颂和传承,也展现了当代农民的智慧和技艺。六塘虾龙的表演也受到了许多游客和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成为了当地文化和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丽琦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