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同心筑梦,E路伴行”实践感悟

发布时间:2023-08-04 18:00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刘子昊   阅读 73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很荣幸能够和团队到偏远地区开展科普时间课堂。三天时光倏忽而过,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它给我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我们组织的科普实践课堂是为了向农村地区的青少年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有关绿色电力的技术,由于面向的是青少年,所以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向孩子们介绍这些专业名词和深层含义。在进行讨论与交流后,我们选择了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这在课堂上有明显的体现:当我们用大段文字进行说明时,孩子们会有些抗拒,而切换为视频后,就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专注度也上升了。因此我想,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合理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科普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并内化,所以我们要从细微之处做起,面面俱到地为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课。

其次,在课堂讲授中我们也有很多收获。我们分为好几个主题进行讲解,当提到有关“绿色电力”内容时,孩子们的疑惑有明显的增长。这反映出农村基础公共教育资源的相对缺乏,而孩子们对这些科学知识的热情显得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意义。尽管我们只有绵薄之力,但我们仍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乡村教育做出一份贡献。教育是长期的,我希望以后还能参与到此类活动中。

在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们懂得了“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大学生必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平时注重积累;社会实践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的内容、规模同步发展;同时,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虚心向学”是量变的基础,“以诚待人”是质变的升华。

最后,我非常感谢我的团队,在农村有限的条件中,我们真正实现了团队合作,大家既分工明确,又紧密协作,每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同时,我也感到了一些压力,当同学们在活动中学到的比我多时,我要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才能不被落下。但这又是一个良性循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我仍需努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了提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才干,冶炼了情操,加大了我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进一步激发了我们们的学习、就业、创业的激情。使我们认识了自我,对生活、对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能够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为社会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撰稿人:于千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子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