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号召,扎实推进科技引领乡村振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苗”绘“篮”图社会实践团赴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开展2023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行动,助力广宁县洲仔镇农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苗”绘“篮”图社会实践团到达广宁站合影
科技助农振乡村 旱地育秧富农户
2023年7月18日,“苗”绘“篮”图实践团成员在指导老师刘文博士的带领下实践推广旱地育秧新型育苗方式。本次实践采用的水稻品种是“南晶香占”,首先在水稻育秧盘中铺满约3厘米的水稻基质,再将稻种均匀播撒在基质表层上,随后再铺上最后一层基质土,最后用喷灌的方式将其浇透。
图为水稻旱地育秧
与传统的“水育秧法”相比较,农户采用“旱地育秧”能够实现在家中育苗,一亩地中即可以育两百亩秧苗,同时该育秧方式具有秧龄短、秧苗壮,管理方便、省力省空间节水等优点。在“双抢”季节可以大大减少劳动成本,且旱地育秧适宜洲仔镇生产条件,能够显著助农增产。用好优质品种、推广新技术、抓紧农时,持续推进水稻单产水平提升,用科技助推洲仔镇育苗方式提档升级,拎稳乡村振兴的“菜篮子”、守好农民的“钱袋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基质上均匀铺上“南晶香占”水稻种
社会实践团的成员危世杰说:“我觉得旱育苗法非常的方便实用,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农户育苗的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将其推广给更多农户能做到真正的便民。”
科技特派进洲仔 科学宣讲助农户
2023年7月20日,刘文博士作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与实践团成员共同为农户科普水稻育秧技术以及水稻田间管护,并推广新型水稻育秧技术——旱育秧法。
图为水稻新型育苗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本次分享会围绕“水稻栽培技术”为主题展开,针对洲仔镇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但产值低的现状,农户以传统育秧为主,水肥管理和稻田管理不足等实际问题。从水稻育秧的种子处理、秧苗类型到育秧时的温度要求、安全抽穗期等方面引申出此次宣传和推广的新型水稻育秧技术——旱育秧法。实践团成员以实操的旱地育秧为例形象生动地讲解和说明旱育秧法的先进性、高效性、便捷性,在理论联系实践中向农户说明水稻烂秧、死苗的原因后,为农户提供很多建设性建议和实用性帮扶。
图为驻洲仔镇务水村第一书记万磊发言讲话
驻洲仔镇务水村第一书记万磊为本次宣讲会做出高度评价,在这一场生动的培训课程里,相关专业知识全面有益,将旱育秧与水稻田间管护等方面阐述得详细易懂,大大有效地宣传和推广该新型水稻育秧技术,将助力洲仔镇域种苗产业的升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宣讲会结束后,实践团成员通过现场对农户进行采访,了解到相较与传统的水育秧方式,旱育秧法能够减轻农户育秧成本和降低自然灾害对育秧的影响,给农户带来极大的吸引力,村民表示来年会更新水稻育苗方式,期待水稻更好增产增收。
图为实践团向农户推广和宣传新型水稻栽培技术
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培养乡土科技人才,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必然途径。通过知识分享会与实践育苗方式,实践团成员拓展了农业科技推广新渠道。未来“苗”绘“篮”图社会实践团将继续为洲仔镇建设县级种业示范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长期技术服务,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文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