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长安大学赴重庆“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袁家岗军休所对五位退伍军人进行了采访,在那里,实践队员们聆听了五位爷爷讲述自己的参军入伍故事、在军队的难忘的故事、军队生活对他们的影响等等,采访末尾,爷爷们还对当代青年人给出了自己的期盼以及寄语。
刘振福爷爷1962年10月入伍,今年已年过耄耋,却依旧思路清晰地为实践队员们讲述他在部队的感受、部队对他的深远影响、入党体会以及对青年人的希望。刘振福爷爷在部队待了30多年,在政治部从事政治工作19年,获得了全国关工委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在谈及他在部队的感受时,他提到了五点影响,其中对他而言感受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爱国、爱军、爱党的这种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是尤为重要的一环,除此之前刘爷爷还提到了要实事求是,要有组织纪律性,要有团队精神,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青年人要听党话、跟党走,不负于时代的要求”,“要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在被问到对当代青年有怎样的要求和期待时刘爷爷这样回答。细细聆听刘爷爷对当代青年人的希望,能体会到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对于当代青年寄予厚望,也真切希望青年一辈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承担起这个时代国家对于青年的希冀。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刘振福爷爷。
孟坤望爷爷1956年4月入伍,今年已经88岁,他主要讲述了从地方干部到成为一名军人的历程,他强调了真正成为一名军人需要通过艰难的过程,是要通过一系列的集体行动学习团队精神,并且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艰苦奋斗。采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孟爷爷说到的“共产党员是要随时准备吃亏的”,孟爷爷深刻明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一心为人民,他认为自己是一定要多做贡献,为别人多想的。孟爷爷这样的对于自身使命责任清晰的认知、严格要求自己以及根植于内心的奉献精神给实践队员们带来了极大的感触。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孟坤望爷爷。
唐伯寅爷爷1956年4月入伍,今年84岁,是采访的五位爷爷中年龄最小的,他介绍了他对于子女的教育理念,唐爷爷认为子女的未来是由父母的思想教育和子女的个人努力两部分组成的。他强调要为社会做贡献,当代青年要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出发,回报祖国。唐爷爷提及当今高校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的现状,他提到当今青年需要认清祖国的大好形势,怀揣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尽自己所能报效祖国。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唐伯寅爷爷。
李祖华爷爷1956年4月入伍,今年86岁,原本在那个时期川北苏维埃边区,后面到望山教导团,于1956年4月19日入伍。回忆起军队生活时,李爷爷印象最深的是他觉得给他影响最大的不仅是部队的政治教育,还有军事学习,军事学习让他更加深刻明白了要听组织的话,听组织安排,艰难困苦要克服,作为一名军人要能经受起考验。李爷爷认为他的成长离不开部队的领队,并且提到他的儿子也选择了参军入伍。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李祖华爷爷。
陈依模爷爷1956年2月入伍,当兵30几年,在青藏高原工作多年,是退休一支部书记。陈爷爷回忆起自己的当兵历程,提及在新兵训练中考到的一道政治思想题,“纪律建立在自觉之上”,这句话对他印象至深并且铭记至今,陈爷爷强调自觉自律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陈爷爷描述了自己在青藏高原工作那段时间的经历,那段经历给陈爷爷感触最深的是认识到越艰苦越团结的精神。陈爷爷认为对于当代青年人尤其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后即将步入社会,接触的人更多更广的状况,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对于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支援祖国边疆的青年人,陈爷爷表示如今祖国繁荣昌盛,条件并没有以往艰苦,青年人可以放心大胆去工作。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陈依模爷爷。
经过对五位退伍军人的采访,实践队员们不仅了解到了在爷爷们的那个年代的各不相同的参军入伍故事以及部队生活,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老兵们深刻的思想意识、严格的纪律观念和根植于内心的责任感信念感。通过仔细聆听爷爷们对青年一辈的真切寄语,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承担的责任,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应该努力学习红色革命精神,努力培养自己的政治意识、思想意识、团结意识、责任意识等等……
经过一上午的采访,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不仅了解到了退伍军人坚定的思想信念,同时更加坚定了作为青年一辈的思想信念,真正从“赓续”二字体悟到红色精神的传承、红色血脉的传承。在未来,实践队员们也将怀揣着这份热忱继续学习红色革命知识,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图为实践队员们正在采访退伍军人。
图为刘振福爷爷在采访结束后对实践队员们的寄语。
图为实践队员们与袁家岗军休所所长及退伍军人的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