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学子寻找荷米面孔,助力河源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21 21:45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伍洛瑶   阅读 83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广东工业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河源连平县三角镇,寻找荷米面孔,助力农业发展。(通讯员伍洛瑶 赵崇慧 汤维一)

2023年7月11日早晨,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融助农之心,提荷米销量”富硒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践团前往河源市深入了解当地荷米,并助力当地荷米品牌的宣传。随着当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引,队伍先后来到了荷米的两大种植地。

(图片内容:队员向当地农民了解荷米收割情况)

“风吹穗色盈,蝉鸣夏始忙”,首先第一站是欧阳屋,欧阳屋有大片大片种有荷米的农田,看见欧阳屋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层层金黄的岩栖谷饮,队员们不仅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更被农民在炎炎烈日下坚持劳作的毅力所折服。在与农民伯伯的交流中,队员们深深地感觉到农民们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所骄傲与满足,他们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他们的劳动成果。从他们朴实的笑颜中,无不流露着他们对自己靠双手得来的成果的快乐。通过与当地农民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当地农民为了保证荷米的质量,采用的都是有机肥。且当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也是造就荷米高质量的原因。据当地农民反映,每亩地的荷米平均产量湿重为1500斤左右,干重为1200斤左右的高产量。

(图片内容:荷米)

随后,队员们又来到了晒谷地。晒谷地风景宜人,这里土地广阔、阳光充足,甚至还有小鸡来啄食地上翻晒的稻谷,足以见得荷米的”原生态“。据当地农民反映,从田地中所收割好的荷米,经过他们精心的人工晒干、人力亲自筛选后大部分会送往当地的工厂进行加工再往外销售,形成区域性的荷米品牌。由于荷米的质量高,得民心,该工厂与深圳多地也达成了长期的供应合作。

(图片内容:农民翻晒稻谷的场景)

在此,为了让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荷米能够远销多地,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融助农之心,提荷米销量”富硒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践团对当地荷米产业进行深度调研,使用现代传媒技术和借助先进网络手段,为当地荷米从生产至销售制作宣传视频和宣传推文,通过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助当地建立产品自信,打造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区域大米品牌。希望可以通过此次实践团的努力,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三角镇的大米,看到三角镇的”原生态”。也希望可以让农民伯伯们的努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在付出了一年艰辛的劳作之后可以获得丰厚的果实,让他们明白信息时代中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唯有打响区域品牌名号,才能更好地为荷米做宣传,更好地为农民们出一份力。同时,队伍的指导老师也严格地向同学们指明了几点要求,希望大家把握好这次下乡的机会,感受农村的变化和发展,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真真正正为乡村发展出一份力,为乡村发展出一份力,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团结团队,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通过这样的一个实践活动,队员们了解到荷米在种植到收割再到加工过程中是干净整洁的,这样的生产链有效地保证了荷米的高质量,同时也让队员们意识到没有辛勤劳作的农民,就没有人们日日汲取的口中之食。

(图片内容:队员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

最后,队伍在与当地居民的深入交流中,了解到由于近些年很多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家里的老年人难以独自挑起农活的担子,所以很多土地都成为了荒地,或者少数被包办种植。此类问题不仅存在于三角镇,很多贫困县都存在此类问题,也希望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融助农之心,提荷米销量”富硒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此次的宣传能给当地荷米带来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让当地的年轻人看到当地农业发展的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返乡发展,促进新农业农村的发展,切实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乡村建设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千千万万人的事,希望未来三角镇的农业发展可以越来越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图片内容:队伍成员与农民在田间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伍洛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