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科大学紫韵蓝根突击队:探本草密码,以药润乡土,青年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10-24 23: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铱捷   阅读 29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7月9日至11日,广东药科大学“紫韵蓝根行”突击队走进云浮罗定龙湾镇,深度参与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以“本草密码”为牵引,践行“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解锁南药产业与乡土发展的新路径。


初心启航:以本草为钥,锚定振兴方向

突击队以“探索南药价值、赋能乡村发展”为出发点,将“本草密码”定义为对中医药文化和南药资源的深度挖掘。罗定龙湾的南药作为中医药重要分支,有着药用、经济、文化等多重潜力。队员们发挥医药专业优势,调研南药产业现状、挖掘在地发展故事,同时通过科技赋能与教育普及,推动南药资源转化,助力构建“药润教育、药润民生”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图为突击队初到罗定龙湾镇 林铱捷供图

探园解码:田间地头摸清南药产业图景

行动首日下午,突击队深入龙湾镇南药种植基地,在当地药农、行业专家及张学树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沉浸式调研。队员们聚焦紫苏、南板蓝、广藿香等特色品种,详细记录其生长周期、种植技术要点、市场需求及加工环节现状,精准把握产业链各环节的痛点与机遇,为后续助力产业升级积累了一手资料。

▲图为突击队成员实地调研南药 林铱捷供图

对话深耕:听传承故事,寻创新路径

调研中,突击队搭建起“药农-专家-青年”的对话桥梁。药农们分享世代相传的种植技艺,从品种适配气候土壤的经验,到应对病虫害的“土方法”,让队员们感受到南药文化的乡土根基;行业专家从宏观视角分析产业瓶颈,提出“南药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电商拓宽销售渠道”等创新方向,为突击队指明了专业助力的路径。

▲图深入南药基地调研 与药农和专家一起交流 詹露供图

镜头留韵:定格特色农产品的乡土温度

队员们还将镜头对准龙湾镇的多元特色农产品:古朴包装的蜂蜜凝结着生态灵气,密封罐中的五指毛桃干兼具香气与药用价值,龙湾生态丝苗米、金黄山茶油尽显地域特色。这些影像不仅留存了丰收盛景,更成为对外展示龙湾产业活力的窗口,让外界感知乡土发展的脉动。

▲图为龙湾镇特色农产品 叶嘉琪供图

电商赋能:解锁乡村振兴“云端新通路”

针对当地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突击队开设电商赋能课堂。队员化身“讲师”,从网店搭建(优化页面突出产品生态特色)、运营推广(短视频拍摄技巧、直播带货实操),到物流售后要点,全方位讲解电商运营知识。面对药农“不会用直播设备”“担心物流影响口碑”等疑问,队员们现场答疑,为南药及特色农产品打开“云端销路”。课堂之外,突击队推行“教学+实战”模式:手把手指导村民使用补光灯、手机支架等设备,以新鲜农产品为教材开展抖音直播,首场直播便斩获1.1万点赞;同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通过线上社群答疑、定期回访,帮助村民成长为“新农主播”,真正实现从“送技术”到“育人才”的转变,让优质农产品搭乘数字快车走向全国。突击队专访龙湾镇书记,围绕农产品售卖现状与难题展开交流。书记表示,当前产业发展亟需技术与人才支撑,需结合实际破解销售瓶颈;同时寄语青年:“希望更多大学生参与‘百千万工程’,用专业能力助推农产品宣传与销售,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图为与村委工作人员合作和合影 张颖供图

支教暖乡:播撒绿色种子,守护乡村未来

结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赋能青年参与气候行动平台”(YECAP)项目,突击队为当地儿童开设暑期环保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绿色课堂”,普及可持续发展与气候知识。课堂上,队员们与孩子互动答疑、赠送礼品,在欢声笑语中传递环保理念,助力弥合乡村可持续发展教育鸿沟。

▲图为与棠棣村小学学生合影留念 张梓炀供图

步履不停:以自媒体为桥,续写振兴篇章

短暂的“三下乡”虽告一段落,但突击队的行动并未止步。队员们搭建自媒体账号,持续记录此次调研行程、龙湾镇特色农产品与文旅资源,讲述南药发展与乡村振兴故事,旨在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百千万工程”,为乡土发展汇聚更多力量。

▲图为突击队本次三下乡合影留念 何沐晶供图

撰文 | 林铱捷

图片 | 林铱捷、詹露、叶嘉琪、张颖、张梓炀、何沐晶

一审 | 张学树

二审 | 朱继武

三审 | 张学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铱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