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1日讯(通讯员 郝忆晨、公韵杰、张胜博)探寻红色足迹,重上井冈山。8月29日,中北大学赴井冈山实践团以“井冈情 中国梦”为主题,先后走进八角楼革命旧址、坝上村、黄洋界保卫战旧址参观学习,在实地探访中重温革命历史,在亲身体验中汲取精神力量,沉浸式地完成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洗礼。
图为中北大学“致知于行”实践队合影
奔赴茨坪:实践队与八角楼的红色之约
沿山路盘山而上,看着车窗外的巍巍群山,队员们切身体会到了革命者行军路上的艰辛,更加领略了先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八角楼革命旧址,师生们相互交流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就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为中国革命道路指引了道路。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艰难环境中坚守信仰、探索真理的坚定理想信念。
图为杜瑞平老师向同学们讲解
坝上急行:感悟军民之间的友谊情深
向坝上村进发的急行军中,队员们一路高唱《团结就是力量》,一路分享革命故事。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做红军餐、在村里访谈调研新农村建设。时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但不变的是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是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的根基所在。队员们还对村里的红色标识进行擦拭,让红色本色更加鲜亮。
图为实践队员切冬瓜做菜
图为杜瑞平老师带领同学们擦拭红色标识
奔赴黄洋界:踏向井冈山的 “险峰哨口”
在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站在当年的哨口遗址,远眺群山连绵,耳边仿佛回荡着当年保卫战的枪炮声。队员们学习到1928年8月,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凭借黄洋界天险,与当地群众携手作战,击退敌军四个团进攻的光辉历史。团员们沿着战壕遗址缓步前行,触摸着当年战士们修筑的防御工事,深刻感悟“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磅礴力量。当大家齐声诵读毛泽东同志《西江月·井冈山》中“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词句时,心中的崇敬与自豪油然而生。
图为“致知于行”实践队在黄洋界合影
登八角楼,走红军路,上黄洋界,师生们在“看、走、做、悟”中与革命历史深度对话。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在八角楼感悟的“真理之光”、在坝上村体会的“军民深情”、在黄洋界汲取的“斗争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以青春之力续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撰文|郝忆晨
审核|杜瑞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胜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