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书斋,走进心田——中北大学学子书写“童心不孤”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31 08: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志浩   阅读 6.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响应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新兴领域群体未成年子女等少年儿童群体的关心关爱,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号召,7月15日至7月26日,中北大学“志合太行,童心不孤”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和临洮县,开展儿童发展状况调研以及帮扶工作。

走进童心的“田野”:一份来自太行团队的成长图谱

在活动中,一份份科学绘制的“童心成长图谱”正在架起亲子沟通的新桥梁。团队成员通过调查问卷、调研采访的形式,系统梳理出当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社会适应及家庭关系现状,并由其他团队成员同步绘制成每个孩子的成长图谱。在孩子们玩耍的间隙,志愿者们手持图谱与家长展开深度对话:“您注意到孩子‘最烦恼的事’栏填的是‘父母总看手机’吗?”“孩子为‘妈妈记住我爱吃土豆’打了满分。”这些具象的发现让许多父母深受触动。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问卷调研

在个人未来生涯采访板块中,一名四年级女孩吐露忧虑:“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可是我觉得父母可能不支持我的这个想法。”当志愿者向其母亲转述孩子的心愿时,这位母亲眼中漾起笑意,“我很支持孩子的想法,我觉得服装设计师是一个很优雅的职业,与我女儿的气质也很相配。”她这样回答,“她总把旧窗帘改成娃娃衣服,这份热爱我看在眼里——我很期待女儿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团队调研显示,在渭源这样的西部县城,传统职业观仍占主流,仅23%的家长主动了解过孩子职业梦想,能提供支持者更少。正因如此,这位母亲的支持更显珍贵。团队设计的“人生未来交流板块”就是为打破县城孩子只能考公考研的刻板路径,让孩子敢做梦,让家长学会看梦。

以心换心“结对子”:化解成长路上的千千结

团队成员跨越年龄“代沟”,从孩子的学习、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出发,与孩子进行面对面交流,更好的了解到孩子们的内心所想、心结所在。“孩子抗拒说教,但渴望被看见。”团队成员严振升发现,代际理解偏差常始于表达错位。团队为此建立“童心翻译”机制:将孩子“不想上学”翻译为“不爱说话因此朋友较少没有存在感”,把家长“全是为你好”解码成“我想为你的成长出谋划策”。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面对面心理交谈

团队成员用“小学时你最怕被问什么?”“有没有像藏糖果一样藏过心事?”等趣味问题破冰,逐步引导孩子们触碰那些“不敢说的委屈”与“不愿提的遗憾”。同时,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的经历也向孩子们分享相同的“糗事”,这种“脆弱交换”策略源自团体心理治疗理论。当团队成员分享出“高中三年学业成绩一直下降,被父母一直否定,觉得考不上大学”的故事后,一名高一的孩子标识感同身受,自己也处在同样的困境之中,觉得自己变的越来越不自信。

团队通过实践发现:当志愿者率先暴露童年糗事时,孩子能更加的敞开心扉。团队成员谭云飞分享道:“大学生也是孩子,只不过年龄更大一些,当我们分享自身挫折,能消解小孩子的羞耻感,传递‘困境非你独有’的信号,这样更利于孩子们吐露心声,达到心理疗愈的效果。”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开展动手实践活动

小课堂“大世界”:打开通向未来的任意门

在本次活动中,团队设置“思想引领”和“动手实践”两大板块。在国旗知识小课堂上,团队成员化身亲切的讲述者,向孩子们讲述红色象征、五星寓意的由来,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悄然播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讲堂中,团队成员将宏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榜样:从社区邻里的互帮互助中体悟“友善”,在父母辛勤工作的身影中感受“敬业”……带领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图知识小课堂中,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共同拼出中国的版图,让孩子们拥有较强的文化自信和家园归属感,厚植建设家园的志愿情怀。“孩子们现在所处的年龄正是三观形成的核心年龄,我们应该将正确的三观潜移默化的培养到孩子们的心中。”团队成员韩旭林分享道。

▲图为孩子们认真聆听小课堂

在动手实践的天地里,活动则变身为激发探索欲与动手能力的创意工坊。“小吸管搭世界”挑战中,一根根不起眼的吸管在孩子们巧手中被弯折、连接,逐渐变化成多样的物品;在“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模拟现场,孩子们化身“环保小卫士”,认真地辨识图标、分类投送;“舒尔特方格”数字探索区成为训练专注力的竞技场,孩子们紧盯计时器,紧张而有序地搜寻、点击;在“VR小课堂”中,孩子们自制简易的VR眼镜,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亲身体会清明上河图的繁华。这些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活动,切实锻炼了孩子们动手动脑、协同创新的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和孩子在小课堂上积极互动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十二天的旅程虽短,但实践的印迹深长。通过本次实践,在渭水之滨和洮河两岸播撒下“被看见、被理解、敢梦想”的种子。这份由关爱、智慧与实践共同书写的“童心不孤”答卷,不仅是暑期社会实践的丰硕成果,更是新时代青年服务国家战略、投身乡村发展的生动注脚。这趟走进陇中童心的旅程,远非终点,而是连接更广阔天地的起点。希望未来有更多的青年志愿者投身儿童工作,将“童心不孤”的答卷继续续写。(通讯员 程志浩 韩旭林 严振升 于琦 谭云飞 张嘉君 李文龙 弓亮 董显华 陈庆怡 崔阳 李佳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志浩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0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