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矿冶之光青年行实践队”获大余县自然资源局感谢信

发布时间:2025-08-31 16: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钟彬   阅读 2.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近日,大余县自然资源局对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矿冶之光青年行”社会实践队圆满完成在大余县的主题实践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肯定其以专业扎实的实践成果,为当地矿冶工业遗产活化、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如今行程中装满的不仅是回忆,更有沉甸甸的认可和温暖——这是对实践团队的嘉奖,也是对初心最真的回应。

实践队在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果的带领下,围绕矿冶工业遗产活化与矿区生态修复核心主题,完成了一场“调研+实践”深度融合的实践活动。活动中,队员们既与大余县相关单位展开座谈交流,深入了解西华山作为“世界钨都”的历史脉络——从1907年钨矿发现奠定地位,到如今转型探索中的资产拍卖、社会资本引入,以及西华山三坑口遗址“矿洞探险+红色故事”工业旅游规划(预计2026年完工);也聚焦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等现实议题,结合当地“边开采边修复”模式(累计修复3700亩)、绿色矿山千分制评价体系(8家达标,数量全省县级最多)等实际,提出“废石再利用与生态保护平衡”“工业遗产价值转化”等思考,为破解“修复-破坏”循环、推动“百部短剧”影视基地、“钨砂支援革命”红色研学等文旅融合项目提供了青年视角。

调研全程,实践队展现出严谨务实的作风与担当精神。队员们主动对接获取绿色矿山评分标准、开采历史简报等资料,实地探访西华山矿洞遗址及工业旅游改造现场,严格遵守矿区“战略性资源保护敏感期”管理规定,配合做好核心区域禁拍、自备交通工具等安排,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行合一”。

大余县自然资源局表示,实践队的活动不仅系统挖掘了“世界钨都”的历史价值与转型挑战,更以扎实的实践成果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这种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的态度,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此次实践虽已落幕,但期待未来与该校深化合作,持续为大余县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健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8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