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暑期三下乡——教科院融爱特教宣讲队开展特殊人群尊重教育活动
暑假期间,教育科学学院“融爱特教宣讲队”赴府谷县、神木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学校、图书馆与社区,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互动体验活动,向学生、读者与居民传递对特殊人群的关爱理念,用实际行动培育尊重意识、增进理解包容,传递关注特殊群体的温暖力量。
一、校园里的“尊重教育课”:沉浸式体验让同理心扎根
在学校, 宣讲队组织学生参与情景模拟和盲道体验活动:在情景模拟中,学生们分别扮演特殊人群和帮扶者,模拟购物、问路等日常场景;在盲道体验中,学生们蒙眼沿着划定的“盲道”行走,感受视觉障碍者的出行挑战。
宣讲队队员结合活动中的细节,向学生们耐心讲解尊重特殊人群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以平等的态度看待身边的差异。“以前觉得特殊人群离我们很远,体验之后才知道他们生活有多不容易。”一名学生在活动后说道。此次校园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特殊群体的生活困境,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同理心的种子,为营造友善包容的校园氛围筑牢基础。
二、图书馆里的“科普新体验”:触摸与倾听中拉近距离
走进府谷县图书馆,宣讲队带来特殊人群关爱科普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成为现场亮点,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参与。在专门设置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区,读者们纷纷尝试“特殊阅读方式”:蒙眼触摸盲文书籍,指尖划过凹凸不平的文字,感受视觉障碍者获取信息的独特途径;佩戴模拟听力障碍的耳塞听读,在模糊的声音中,体会听力障碍者“听不清”的困扰。
队员们在一旁细致讲解不同障碍的特点,并不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让图书馆更适合特殊人群?”“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我们能如何维护?”活动结束后,一位读者感慨道:“亲身体验后才真正理解他们的不易,今后会更加关注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也会主动向身边人科普这些知识,让更多人关注特殊群体。”
三、社区里的“关爱小课堂”:故事分享中传递温暖
深入社区,宣讲队将“关爱课堂”搬到居民身边,用贴近生活的形式传递包容与帮扶理念。活动中,队员们结合真实案例,向社区居民详细讲解特殊人群的日常需求、心理特点,以及实用的帮扶技巧——从如何与听障人士进行简单沟通,到怎样协助行动不便者安全出行,每一个知识点都干货满满。
为了让居民们更主动地参与进来,宣讲队还组织了邻里交流环节,鼓励大家分享身边与特殊人群相关的故事。你一言我一语的分享中,误解渐渐化解,理解不断加深。“以前看到特殊人群可能会不自觉地避开,现在知道可以主动提供帮助,比如帮他们开门、指个路。”一位居民说道。此次社区宣讲,让居民们对特殊人群的生活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激发了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包容与接纳的热情。
从校园到图书馆,再到社区,融爱特教宣讲队的脚步不停歇。他们用沉浸式体验打破认知壁垒,用真诚分享传递温暖力量,播撒下尊重与包容的种子,为构建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贡献着青春力量。
撰文 | 马宇媛
图片 | 郝迎茹
一审 |张斌
二审 | 云佳伟
三审 |苏楷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宇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