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青岛烟台,探寻非遗传承密码——南审“非遗星河”社会实践团队助力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30 11: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刘榕   阅读 3.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了解青岛与烟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现状,近日南京审计大学数学学院“非遗星河”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奔赴青岛与烟台,开启了一场关于非遗文化的实地调研之旅。此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走访、传承人交流、工艺体验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脉络与发展困境,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建议。

 一、文创赋能:拓印技艺的年轻化探索

图为团队前往Thank U艺术商店开展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非遗拓印技艺   实践团队首先前往青岛Thank U艺术商店。艺术商店内陈列着丰富的非遗文创产品,其中拓印作品尤为引人注目。团队成员在艺术商店老板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拓印技艺,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通过与老板的深入交流,团队了解到青岛地区丰富的非遗资源,如剪纸、拓印等,同时老板表示,非遗文化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通过文创产品和体验活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

二、教育破局:非遗体验馆的“从娃娃抓起”模式

通过商店老板的建议,团队来到青岛非物质文化体验馆,深入了解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在三位当地老师的引导下,团队参观了体验馆内的各类非遗展品,这些展品大多由当地居民亲手制作,展现了青岛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许多当地儿童会在假期来到体验馆,亲手制作非遗物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珐琅书签非遗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扎染非遗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泥老虎非遗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剪纸非遗

在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也亲手体验了泥老虎、剪纸、蓝染、珐琅书签等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其中,泥老虎作为青岛居民童年的回忆,承载着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让团队成员感受到非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承与延续。体验馆的老师表示,非遗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系统的教育和体验活动,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体悟非遗文化之美。

三、地域差异:庙会文化对非遗传播的启示

图为团队赴烟台非物质文化体验馆实践

团队前往烟台非物质文化体验馆,结合附近的大庙,团队发现青岛与烟台文化存在显著差异:烟台的庙会文化相对青岛更为盛行,当地人在传统节日往往会举办大大小小的庙会进行庆祝,大庙成为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体验馆的讲解员介绍,烟台的非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庙会等形式,非遗文化得以在民间广泛传播。团队还采访了当地20至40岁之间的居民,了解到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态度。许多居民表示,虽然现代生活节奏快,但他们仍然希望非遗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希望有更多机会参与非遗活动。

通过此次调研,他们对青岛与烟台的非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见证了当地人民为传承传统文化所做出的努力。然而,团队也发现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居民观念的转变,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应从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宣传。后期,团队将通过制作问卷、发布文稿等方式,继续深入研究并扩大青岛与烟台非遗的影响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文|魏善泽

图片|赵振宇

审核|何小云 赵刘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刘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9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