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河脉法韵 青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黄河博物馆开展实践调研。通过实地参观、模型观摩、图文学习等形式,队员们深入了解黄河治理成就,感悟黄河文化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守护母亲河、奉献水利事业的信念。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实践队首先在馆前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队员在博物馆前合影
队员们重点参观了黄河水利工程分布沙盘模型,通过立体化展示,直观了解了小浪底、三门峡等重大水利枢纽的功能与意义。在黄河地形图展区,队员们认真观察黄河全流域特征,对"几"字形大弯的形成原因和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展开了热烈讨论。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黄河水利工程分布模型
在建国后黄河治理专题展区,作为实践队员的讲解员为其他队员详细介绍了人民治黄事业的开拓者王化云先生的生平事迹。通过观看珍贵的日记手稿、工程图纸等资料,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老一辈水利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王化云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干作风。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王化云同志事迹
实践队还瞻仰了毛泽东主席1952年视察黄河时的珍贵照片,感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黄河治理的深切关怀。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的展板前,队员们重温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治黄工作的重大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瞻仰毛主席俯瞰黄河图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围绕"法治护航黄河生态"主题展开深入研讨。队员们结合法学专业背景,就《黄河保护法》的立法亮点、流域协同治理机制等议题进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黄河治理不仅需要工程技术,更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总书记考察黄河事迹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从历史、科技、人文等多个维度全面认识了黄河,增强了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大家表示,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关注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河脉法韵 青火相传"的实践主题,为守护母亲河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臧冰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