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践行“两山”理念,西北民大实践团深耕临夏生态保护调研,以青春之力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5-08-28 21: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海春花   阅读 1.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23日—7月27日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太子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调研实践团走进临夏州开展生态保护实践活动。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理念,让青春在环保实践中闪光。

7月23日,实践团抵达临夏州永靖县,在黄河文化博览园内,探寻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感受新中国水电建设的伟大成就,见证大坝巍峨与机组轰鸣。这座“黄河第一坝”彰显着中国水电建设的磅礴力量,让团队成员们深切感受到国家工程的伟大成就与建设者的奋斗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水电站工作人员交流

图为实践团成员浏览需重点关注的生态保护示范点

7月24日,实践团走进临夏地质公园博物馆,在讲解员的细致介绍中,开启了一场触摸地球脉动的探索。从远古地层的纹理到恐龙化石的印记,成员们直观感受着这片土地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成员们感慨道,这些沉默的岩石与化石,不仅是地球演化的见证者,更是需要青年一代用心守护、代代相传的自然遗产密码。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临夏州幼儿园小朋友一起聆听讲解

下午,实践团来到了临夏市德雅高级中学,开展学校招生宣讲活动。团队成员向高三同学介绍了西北民族大学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校园文化以及招生政策等方面的内容,鼓励同学们积极报考西北民族大学。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解答老师们提出的问题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讲解学校特色专业

晚上,团队成员们前往临夏市八坊十三巷,墙壁上的砖雕细腻精美,飞檐斗拱间,尽显岁月沉淀的痕迹。

图为实践团在八坊十三巷合影

7月25日,实践团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探寻之旅。在图书馆小小讲解员的引导下,开启了参观临夏州彩陶博物馆的旅程,让成员们对临夏州的历史沿革,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

图为实践团参观临夏州彩陶博物馆文物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胡廷珍烈士纪念馆,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遗物,再现了胡廷珍烈士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这些实物背后是滚烫的初心,激励着广大青年学子接过先烈的精神火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图为实践团瞻仰胡延珍烈士生平

下午,成员们手持专业设备在大夏河流域进行采样,记录植物种类。与此同时,成员们清理流域内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向游客宣传文明旅游、生态保护知识。

图为实践团在大夏河流域采样

7月26日至27日,团队成员前往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太子山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甘肃中部和青海省东部重要的绿色屏障,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成员们沿着山间步道前行,在密林与草甸间选取典型点位,细致采集土壤及植物标本,记录海拔、植被覆盖率等生态数据。

图为实践团成员制作采样方框

调研中,成员们不仅观察到太子山独特的垂直植被带谱,也留意到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现状。团队成员表示,此次实地采样让专业知识与野外实践深度结合,为后续研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的同时,也更直观感受到守护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成员选取采样点

图为实践团成员记录样本信息

此次活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太子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调研实践团用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共同保护太子山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在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关注生态,开展环保活动,为临夏州生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绿色篇章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海春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海春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9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