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王潇潇 郑佳琪)2025年7月25日至30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彩翼实践团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赴韶关市始兴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创新探索“文化+农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深度挖掘当地非遗文化资源,以电商直播为媒介,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让古老非遗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机。
实践团对始兴县非遗资源进行了系统调研。在瑶族村落,团队成员向非遗传承人学习瑶绣技艺,详细记录8种经典纹样及其文化内涵,同时梳理出瑶浴的12味核心药材及其养生价值。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成为直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赋能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团队敏锐发现非遗文化与农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瑶绣纹样可应用于农产品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瑶浴配方经过科学开发,可转化为养生产品,满足现代健康消费需求。实践团认识到,文化内涵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直播现场创新打造了“文化展示+产品陈列+互动体验”三维空间:左侧展示精美瑶绣作品,中央区域陈列当地农产品,右侧设置瑶浴体验区,整体融入竹编、山歌等文化元素,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图为突击队成员开启产品研发的第一步:产品体验
基于电商平台3.2万条评论数据的情感分析,团队精准绘制出“健康养生”“地域认同”“体验参与”三大消费需求图谱,并据此开展针对性直播:
面向“健康养生”群体,推出瑶浴养生课程直播,专业讲解配方功效;针对“地域认同”群体,打造“客家味道”主题专场,唤起乡情记忆;为“体验参与”群体设置非遗DIY环节,观众可跟随制作瑶绣、竹编工艺品。试播数据显示,文化互动使观众停留时长从2.5分钟提升至4分17秒,转化率提高25%。
团队还研发了“文化话术模板”,培训新农人主播将非遗故事自然融入带货过程。通过37次方案迭代、218组数据对比和43场模拟演练,主播们从生疏到熟练,逐步成长为文化带货达人。团队成员精益求精,甚至为优化灯光效果进行7次压力测试,持续至凌晨三点。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千年农耕文明焕发新生。”彩翼实践团通过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手段,创新文化IP赋能模式,在“我们的始兴”专场直播中取得显著成效。这场由大学生主导的乡村振兴实践,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更探索出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新时代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佳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