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青年学习宣讲中心吉林分队与吉林大学爱国主义实践团联合实践总结

发布时间:2025-08-27 21: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毓豪   阅读 4.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一、前言

白山黑水间,曾燃起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熊熊烈火。东北抗联将士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其“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朽的篇章。

八秩峥嵘,浩气长存。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追寻先烈足迹,体悟东北抗联精神,汲取奋进力量,8月6日至7日,武汉大学青年学习宣讲中心吉林分队携手吉林大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抗联薪火”爱国主义实践团,共赴长春、松原两地,开展“铭记历史·传承抗联精神”主题系列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志愿讲解、深度访谈,在历史回响中深化认知,在实践行动中淬炼担当。


二、实践队概况

图为两校队员的合照

本次实践由武汉大学青年学习宣讲中心吉林分队与吉林大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抗联薪火”爱国主义实践团联合开展。实践队由宋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成员由两校优秀学子组成,在为期两天的行程中,共同完成了在长春市伪满皇宫、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吉林省博物馆以及松原市博物馆、松原市党校的学习调研与实践活动。


三、实践过程:踏足循迹,体悟精神,践行担当

(一)长春之行:历史镜鉴,感悟抗争

实践首日,队员们冒雨奔赴长春,在历史的现场接受深刻洗礼。

伪满皇宫:奢靡背后的屈辱与抗争

踏入同德殿,柚木地板的蜡油味、水晶吊灯的奢靡造价、角落暗藏的日本菊花纹饰……无声诉说着日本殖民统治的虚伪与残酷。在这里,历史的沉重感扑面而来。

图为队员正在参观伪满皇宫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苦难中的坚韧与不屈

图为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展馆内,一件打满补丁、棉花外露的抗联棉袄,让队员们仿佛置身零下40度的严寒,对抗联战士生存环境的极端艰苦有了切肤之痛。“平均每天2.1场战斗”的数据墙,无声诉说着战斗的惨烈与频繁。那把刻着深深“抗日”字样的土枪,磨光的枪托承载着战士们保家卫国的钢铁意志。

图为两校队员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的合照

吉林省博物馆:抗联精神的具象化呈现

图为吉林省博物馆

下午,队员们重点探访了抗联主题展区。杨靖宇将军磨掉漆的钢笔、鞋底磨穿的五层布草鞋,无声诉说着总司令的清廉与艰苦。抗联密营模型与伪满皇宫的奢华形成刺目对比。最令队员们动容的是松树皮水壶——精心剥制、缝合、涂上防水松脂的“生命之壶”,它曾伴随战士翻山越岭,是智慧与坚韧的象征。同学们隔着玻璃感受其轮廓,历史的温度仿佛穿透时空传递而来,更添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图为两校队员在吉林省博物馆的合照

(二) 松原之行:志愿宣讲,深度对话

实践次日,队员们转战松原,将学习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

松原市博物馆:“党史中的抗日故事”志愿讲解

图为两校队员在松原市博物馆的合照

清晨薄雾中,队员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党史中的抗日故事”志愿讲解。他们结合展品,生动讲述普通民众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送“救命盐”的故事。高菲同学面对小女孩“比打针还疼吗”的提问,动情解释“可能疼一百倍,但她们还是要送”,深刻诠释了“团结奋斗”的人民伟力。队员们精心设计的“文物会说话”情景再现环节,让历史人物“活”起来,观众互动热烈,红色故事深入人心。高艺维同学在“抗联生活”展区前,为红领巾小朋友讲述松原的抗日历史,敲击展柜的动作仿佛在与先烈隔空对话。

图为队员正在志愿讲解

松原市党校:“抗联精神的当代传承”专题访谈

下午,实践队走进松原市党校,与副校长高老师展开深度座谈。高老师高度评价了博物馆的志愿讲解活动,认为这是“让历史活起来”的有效方式。他深刻阐释抗联精神的核心是“扎根”——扎根黑土地,扎根人民心。他勉励青年学子学习抗联战士“把小事做到极致”的较真精神,在科研、学问中精益求精;更寄语大家要避免“躺平”,在新时代“站着拼”。

图为队员正在访谈党校老师

对于两校合作,高老师形象比喻:“武大在长江边,吉大在松花江畔,两条江都往海里流”,建议开展“南北红色接力”宣讲,让抗联精神、红色故事在全国青年中“跑起来”。他特别强调,传承要“落地”,鼓励青年从“周末去社区讲个抗战故事”、“帮老人整理回忆录”等具体行动做起。

图为队员和党校老师的合照

四、 成员心得:历史入心,责任在肩

高菲:

“从伪满皇宫光可鉴人的地板,到抗联战士磨穿的草鞋;从同德殿冰冷的殖民印记,到松树皮水壶的生命温度……这次实践让我触摸到了历史的肌理。当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变成脚下的触感、手中的粗糙、耳畔的风声,它就真正融入了血脉。夜市的烟火、工地的轰鸣、孩子的欢笑,这不正是先烈们用生命守护的‘盼了又盼的日子’吗?传承抗联精神,于我而言,就是让这段滚烫的历史,永远在我们这代人的血脉里跳动。”

高艺维:

“在省博凝视杨靖宇将军的草鞋,在党校聆听高老师‘扎根’的教诲,我深刻体会到抗联精神的分量。松原博物馆里,小女孩为‘救命盐’故事捂嘴的瞬间,让我明白宣讲的意义——让下一代知道,今天的安宁源自怎样的牺牲。高老师的话点醒了我,‘传承’不是口号,是‘较真’的科研态度,是跨校合作的智慧碰撞(武大宣讲力+吉大本地史),更是‘周末去社区讲个故事’的切实行动。离开党校时,夕阳落在‘为人民服务’的石刻上,我仿佛看到,抗联战士用松树皮制作的‘生命之壶’,正在浇灌我们心中那棵名为‘责任’的树苗,期待它茁壮成长。”

五、 结语

两天的白山黑水之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从长春伪满皇宫的殖民警示,到吉林省博物馆的抗联遗珍;从松原博物馆志愿讲解的青春之声,到党校访谈中关于“扎根”与“担当”的谆谆教诲,实践队员们深刻体悟了东北抗联精神的磅礴伟力与时代价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武大青年学子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将抗联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学们立志做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用心用情讲好抗联故事,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争做时代使命的自觉担当者,以抗联战士“把小事做到极致”的韧劲和“扎根”奋斗的执着,在各自的领域勇毅前行,将青春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让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撰文 | 高艺维

图片 | 高艺维

审核 | 郑佳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毓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