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音袅袅处,薪火代相传 —— 一个婺剧乡村的传承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27 14: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丁千芷 丁瑞欢 杜依诺 林佳双 刘莎莎 沈涵 张子琪   阅读 2.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7月17日,金华市金东区北山口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传承盛事。‌在当地团委的支持下,“萤光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精心策划并组织了系列活动,旨在让古老的婺剧艺术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生。作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之花,婺剧发源于浙江金华,拥有六大声腔,以其唱腔高亢激越、表演文武兼备、刚柔并济而著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活动生动勾勒了北山口村作为婺剧文化传承地的特色实践,彰显了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代际互动与多元体验激活传统艺术生命力的深远意义。

薪火相传:叶老师深情讲授红色婺剧与艺术人生

活动伊始,叶老师回顾了他与婺剧艺术结下的不解之缘。他从童年时期初次接触婺剧、刻苦学艺的经历讲起,分享了少年时代在舞台上下摸爬滚打的点滴。他着重讲述了青年时期对婺剧艺术那份热爱与探索,特别是在剧团期间,如何深入挖掘不同角色的内涵,将世间百态、人生况味巧妙地融入舞台表演之中。他的讲述生动具体,饱含对角色塑造的深刻理解与对舞台艺术的无限敬畏。

叶老师在分享中特别聚焦于“红色婺剧”主题。他阐述了红色婺剧的历史价值与艺术特色,强调其在传承革命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并表达了对这一艺术形式持续创新发展的殷切期望。

分享临近尾声,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希望你们能真心喜爱婺剧,让这朵属于我们金华的艺术之花,在你们手中,一代一代,永续芬芳。”这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的深情寄语,更是一位毕生致力于婺剧事业的文化守护者的郑重托付。

稍作休息之后,叶老师重新回到台前,向在座的小朋友们展示了板胡和二胡这两件乐器,并耐心地讲解它们在在婺剧音乐伴奏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为了让孩子们有更直观的感受,他还即兴示范了两种乐器的不同音色。

讲解完毕,叶老师便拿起板胡,娴熟地调好音,准备为接下来的婺剧演唱伴奏。数位婺剧演唱的老师依次登台,他们将在叶老师的伴奏下,为孩子们带来不同年代、各具特色的经典婺剧选段。为了让小观众们能更好地领略这些传统剧目的魅力,理解其中的故事和情感,叶老师在每位老师演唱前,都精心准备了一段导赏。凭借深厚的艺术造诣与对剧目的独到理解,他用孩子们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介绍即将上演剧目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关系和核心情节。

叶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如同一位亲切的引路人,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婺剧艺术世界的大门。他用琴声支撑着舞台,用他细致的讲解架起了理解的桥梁,使得这场婺剧艺术的展示,成为一次生动而富有成效的艺术启蒙。

孩子们在聆听婺剧演唱后,在村团委和实践队员的带领下前往北山口村分馆悦读吧。通过近距离接触婺剧服饰、道具及参与互动表演,孩子们深刻感受了地方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童趣体验:北山口学子沉浸式感受婺剧魅力

作为当地知名的婺剧特色村,北山口村长期致力于婺剧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活动期间,村团委工作人员首先向参与学生介绍了村落与婺剧的深厚历史渊源,随后通过实物展示,逐一讲解婺剧文化的代表性元素。

活动现场,两顶制作精美的凤冠率先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冠上镶嵌的饰品在光线映照下流光溢彩,极具视觉冲击。当工作人员询问谁愿意试戴时,学生们纷纷举手,参与热情高涨。最终,一名男生获得试戴机会。带上凤冠后,他神情专注,仔细感受传统服饰的韵味,眼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探索欲。

随后展示的婚嫁喜袍、婚轿模型,以其精湛的刺绣工艺和精巧的制作设计,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婺剧表演中婚嫁场景的文化内涵。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参观,不时提出就服饰纹样、器具用途等提出疑问,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传统礼仪的理解。而当绣有五爪金龙的龙袍及配套宝剑亮相时,学生们更直观感受到婺剧艺术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为增强体验效果,工作人员特意设置互动环节。一名男生主动上台,在指导下手持宝剑模仿婺剧英雄人物的经典姿态。他身姿挺拔,眼神坚毅,生动展现出婺剧表演中英雄的无畏气概,赢得现场阵阵喝彩。

紧接着,工作人员拿出两把木剑,邀请两位学生上台。在老师的示范下,两人手持木剑演绎婺剧情节中的冲突场景。尽管动作稍显生涩,但两人态度专注,基本完成了招式动作,成功再现了戏曲表演中的戏剧张力,现场氛围庄重有序。

在北山口村团委的鼎力支持下,这场由实践队精心策划的特色课程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实践队员观察发现,此类沉浸式体验活动能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亲近婺剧文化,有效培育对传统戏剧的兴趣,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溯源寻根:实践队丈量婺剧艺术的根脉与新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队奔赴浙江金华,以年轻的脚步丈量婺剧艺术的根脉。实践队首先探访了中国婺剧文化公园,在翻飞若蝶的水袖雕塑和婺剧经典剧目雕塑中,感悟婺剧刚柔并济的表演特色和以民为本的艺术内涵。

当实践队队员们的眼神对上武则天和狄仁杰雕塑深蹙的眉毛、紧抿的嘴唇、幽远的眼神,一股复杂的情绪不禁涌上心头,震撼、忧伤、感动……一件宫锦袍,道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与一代名相的君臣关系,也包含对天下百姓的重视。婺剧古脉中的这种内涵,恰恰蕴含着与红色文化结合的精神气质。

在欣赏完雕塑作品后,实践队来到“婺剧走向世界”广场。京剧名旦梅兰芳给予婺剧极高评价,“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家,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婺剧不仅历史悠久,还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东南亚、西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足迹,其中,更是在新加坡有八次左右的演出。细挖婺剧背后与京剧的紧密联系,与其创新发展路径,为实践队探究“婺剧发新声”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浙东何止山川美,又有新声说婺州。”《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赋诗言。随后,实践队来到气势磅礴的中国婺剧院,了解了当下较为出彩的婺剧节目,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组织创作的《铁血红颜》《血路芳华》等优秀红色婺剧作品也成为实践队未来着重研究的代表。

这场活动勾勒了婺剧传承的多元图景:叶老师以琴声和故事播撒艺术火种,孩子们通过服饰道具触摸文化温度,青年学子在调研中探寻历史脉络。三代人的参与形成婺剧传承闭环——艺术家的坚守赋予底蕴,孩童的体验激活兴趣,青年的探索注入创新,这门古老的艺术正以更年轻的姿态焕发生机。正如叶老师所言,这朵“艺术之花”将在代际传递中永保芬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千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