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古田铸信仰,青春谱新篇”社会实践团队,在辅导员黄可妮、黄灿东带领下,前往古田会议旧址开展红色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在实地探访中,于会址的斑驳墙影里追溯红色根脉,让青春的热忱在接续奋斗中愈发炽烈。
实践队首站抵达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会址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原为廖氏宗祠,又称万源祠,始建于1848年。会址为四合院式建筑,座东朝西,沿中轴线依次为前院、前厅、天井、后厅。后厅原为古田会议会场,左厢房为毛泽东、陈毅办公室,右厢房为朱德办公室。队员们穿过莲花池,“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大字在绿荫中格外醒目,这座承载党和军队建设重要记忆的建筑,静静诉说着“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历史抉择。
踏入会址,古朴的桌椅、斑驳的墙皮,仿佛将时光拉回革命岁月。站在会场中央,队员们仿佛感受到先辈们对信仰的执着。墙上的人物生平介绍吸引着大家驻足细看,让队员们了解到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古田会议前后的艰辛付出。当看到毛泽东在会议期间亲自起草《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以深邃的思想为红军建设指明方向时,队员们心中涌起深深的敬佩。在参观中,队员们在历史细节中,深刻领悟古田会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筑牢根基的深远意义,明白思想引领对事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离开会议旧址,实践队前往毛主席纪念园。细雨中,队员们攀登151级台阶,巨型毛主席白玉雕像巍然矗立。雕像像高7.1米,呼应建党日;10.1米的总高,代表新中国成立;八角形基座呼应红军八角帽,五层台阶寓意五星红旗……每一处细节都凝结着革命历史的厚重。队员们整齐列队,向雕像敬献花篮、深深鞠躬,凝视着毛主席深邃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他带领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大征程。瞻仰结束后,工作人员亲切提醒:“走另一条路下山,寓意不走回头路。”下山时,雨过天晴,阳光洒在“新的“路上。雨霁阳光中,队员们顿悟:正如古田会议开辟思想建党新路,中国革命从来只有向前——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改天换地,每一步都是破旧立新的开拓。
山脚下的展馆,是红色记忆的宝库。每一件历史文物和革命照片将队员们带入回了战火岁月。红军武器、先烈手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标语,生动地复刻了革命图景。队员们触摸锈迹斑斑的枪械,凝视泛黄信纸上的热血誓言,读懂“实事求是”背后的信仰力量。队员们驻足停留记录,深感古田会议精神。
实践尾声,文化沙龙点燃思想火花。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内心感受,现场朗诵红色文章和古诗,每一名成员都积极踊跃参加,由衷地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佩。有位队员分享道:“这次古田之旅让我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会址资料中,毛泽东擘画红军方向、陈毅奔走协调会议的事迹,展馆里先烈家书中‘为理想赴汤蹈火’的赤诚与报国决心,让我真正懂得‘信仰’的千钧重量。”
青春逢盛世,传承正当时。队员们将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与所学,依托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古田红色故事,让古田会议精神以更具亲和力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此次古田行,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古田铸信仰,青春谱新篇”社会实践队不仅完成了一场思想的淬炼与青春的成长,更在从触摸历史到创新传承的过程中,于古田热土上铸就信仰、汲取力量。在未来,队员们也将继续以行践悟,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芒,用青春力量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红色传承答卷,让古田会议精神为推动民族复兴的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振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