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团石儒商基因,探寻浙商精神传承新路——浙江外国语学院赴团石村实践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26 21: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金泽宇,陈舒洁   阅读 3.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浙江外国语学院“商驿初心,四海知行”实践团队深入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团石村,开展以“解码团石儒商基因,探寻浙商精神传承新路”为主题的调研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商埠遗址、与村委干部座谈、走访当地个体经营户等形式,深入探寻这座曾见证龙游商帮辉煌的古村如何将传统儒商文化融入现代个体经济发展,为新时代浙商精神传承和民营企业转型提供有益启示。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委委员合照

古村寻踪:从遗迹肌理触摸商帮精神团石村政府展板图腾

为把握商帮精神遗存物质载体的开发与保护现状,实践团队以团石村内修复后的商埠古为中心,对周边三个村镇共计11个商帮文化相关遗迹、景区开展实地调研。“当年龙游商人走南闯北,行囊里除了账本,必带圣贤书。”穿过一家古商号门楣时,随行的村文化讲解员介绍。古码头遗址,团队注意到岸边一块近代重建的门楼,记载着当年商订立的“公平秤”制度——凡经码头交易的货物,须经公秤称重,违规者将被所不容团队成员许静怡深有感触:“这种将商业利益与社会道义紧密结合的智慧,正是龙游商帮能纵横商界数百年的核心密码。”

▲图团石村政府展板

▲图为团石村商帮文化遗址

村委领航:从实践举措中探究儒商文化的当代落地

在村政府接待处,村委委员詹建锋同志热情接见了实践团队,在访谈中,他拿起一本由村中乡贤新编的《团石湾文史录》娓娓道来:“龙游商帮不是只懂赚钱,他们更懂‘留余’——留余地给同行,留余德给乡邻,留余智给后代。”交谈中,团队表达了希望在团石村通过开发旅游路线、设计剧本杀等大众文娱途径传播传承商帮文化,对此詹同志表示非常支持,这几年村内外越来越多的主体开始重视村里文化遗迹的开发保护。”他不免有些骄傲地告诉我们“去年村里的建设基金筹了不少,有镇里批的,也有本地企业资助的,还有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一波波地来给我们出点子,就像老商帮‘富而兴学’那样。”主任笑着说。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古老的儒商精神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推动乡村治理、产业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与村委委员詹建锋(右三)座谈交流

    

▲图为实践团队在村政府查阅资料

对话传承者:在当代经营中看见文化传承的生命力

为了解商帮文化的精神在当代企业经营者中的遗存现状,实践团队对村中15家店铺的个体经营者进行探访。返乡从事服装加工行业的个体商户李女士的讲述最具鲜活感。“龙游商人跑码头,靠的是‘一口唾沫一个钉’。这几年我们上架电商平台,客户看不到实物,不确定性很大,我们做商家的更得讲诚信。”当被问及对当下创业的建议时,李老板笑言:“现在年轻人喜欢新潮,喜欢赚快钱,也不是说不行,但你看看几十年后,能长久活下来的店铺首要还是得让人觉得可信、靠谱。”

 

▲图为实践团队访谈服装厂个体户李女士

   

▲图为实践团队访谈地方小吃经营者汪女士 

▲图为实践团队在团石村青年宣讲点进行讨论总结   此次赴团石村的调研实践,不仅是对龙游商帮辉煌历史的溯源,更是对优秀传统商业文化如何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深入探索。后续,团队将对实践中所获得的19份个体经营者访谈稿件与商帮文化感知度问卷数据进行进一步整理,撰写相关主题调研报告。同时团队正持续加深与当地村委的沟通联系,通过设计开发以龙游商帮文化为主题的研学产品,强化儒商精神对正处于义利观形成期的青少年群体的精神滋养。这份跨越时空的商业智慧,必将继续照亮浙商乃至全国民营经济顽强前行的新路。(撰稿:金泽宇  陈舒洁  图片:陈舒洁  应希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舒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