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东区政府举办了“浙YOUNG金彩·FUN心一夏“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自中国各地600多名的大学生在新区热土上留下实践求知的脚印,献出知行合一的青春能量。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研究协会“萤光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秉持教育初心,严守师德规范,开展为期19日的支教之旅。
“萤光”二字,既是萤火虫的微光,亦是实践队的热忱——不必耀眼如炬,却愿以点点光亮,陪伴孩子们的成长;“童行”之路,是与儿童并肩的约定,是用知识播撒希望的承诺。其中,理科小纵队围绕匠心之作——手工皂、新兴科技——无人机、永恒追求——航天梦,与孩子们一起展开科普新篇章,感受古人从生活中发现的科学智慧,在传承中孕育创新的勇气以及敢为人先、协同攻坚的航天精神。
巧手生“皂”:当化学遇上工匠制作
当皂基在烧杯中缓缓融化,小王老师的《化学与工匠之作的融合——手工皂》课堂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拉开序幕。从油脂与碱液的皂化反应悄然发生,到模具中渐渐凝固成型,一块块带着童真的“奥特曼皂”“哆啦A梦皂”“小熊皂”就此出现,让化学原理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
等待凝固的间隙。孩子们追本溯源,循着古人“沐兰汤兮沐芳”的智慧足迹,探寻从草木灰制皂到现代工艺的千年演进,在“发现—发明—改良—创新”的脉络中,触摸科学发展的脉搏。搅拌时的手忙脚乱,脱模时的意外碎裂,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科学之路从非坦途,那些“屡败屡战”的坚持,恰是科创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这堂手工皂课,正是以匠心承古意,以实践启新知。在化学原理和工匠精神的融合和创新之下,实践队的成员们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更让“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理念生根发芽,为培养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铺就一段充满温度的启蒙之路。
穿越“云“端:无人机的实践体验:
7月24日下午,赤松镇亚虎集团教室科技悦动,一场别开生面的无人机科普教学活动在此火热展开。活动创新采用“机上模拟+场地实操”双轨模式,旨在引导青少年在充满趣味的互动探索中,层层揭开无人机何以“乘风上九霄”的科技面纱。
在模拟训练环节,孩子们四人一组,围坐在电脑前,全神贯注地操控着屏幕中的虚拟无人机。他们需要精准穿越悬浮的拱门、狭小的圆环和飘动的旗门。这种沉浸式训练不仅有效锻炼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与空间感知力,更将无人机操控的基本原理——如姿态调整、油门响应、方向控制——以最直观的方式烙印在他们的操作体验中。
模拟器上的技能逐渐纯熟后,孩子们在专业教员的引导下,满怀期待地步入实操的“真机秀场”。当亲眼目睹、亲手驾驭的“铁鸟”稳稳穿越最后一道关卡平稳落地时,孩子们脸上绽放出无比自豪的笑容。这亲历“真机”的震撼体验,让无人机的科技魅力不再抽象,而是化作了指尖的力量与眼前的奇迹,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更深的探索种子。
叩响“天”穹:航天精神的奇妙漫游
“嫦娥奔月”的神话在《太空梦想家集结号》课堂上被重新点亮——瑞欢老师将古老传说与“玉兔号”月球车的照片并列,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祖先的浪漫想象正由现代航天人变成现实。从万户飞天的勇敢尝试,到长征火箭托起空间站的壮举,中国航天不断传承与突破!远古神话的瑰丽想象与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交织辉映,点燃孩子们心中对浩瀚宇宙最初的向往。
由想象走向实践,铭记航天人砥砺前行的足迹。“中国航天日是哪天?”一个提问,将孩子们带回“东方红一号”奏响太空的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位飞天女英雄是谁?”——刘洋的名字响亮响起。每个重要时刻的回顾,孩子们都在明信片上郑重记下“勇敢”、“坚持”与“奉献”。这一刻,航天英雄们无畏探索、执着追梦的精神力量,如同种子般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追逐星辰,探索无垠”,在航天精神的激励下,孩子们用彩笔在明信片上描绘自己的未来。一张张独一无二的明信片,将成为陪伴他们成长的书签,时刻提醒:个人梦想,亦可融入民族星河的壮阔征途!这些稚嫩的笔触背后,是航天精神播下的种子——既有仰望星空的诗意,又有脚踏实地的信念。
这个夏天,在赤松镇的科学课堂上,“萤光童行”实践队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奇妙交汇之旅。队员们巧妙地将生活科技、民族智慧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这些鲜活的实践,不仅传递着“实用创新”的民族基因,更让孩子们懂得——最高远的科技梦想,往往源于最朴实的生活观察。课程的核心,无不浸润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朴素务实精神和传承与创新的不懈追求。正如小爱老师所言:“我们播下的不仅是知识的种子,更是用科学思维传承文化、用创新精神建设家国的火种。”
赤松镇的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生动实践了科普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助力未来科技人才培养的使命。相信赤松少年们从这里汲取的智慧与力量,必将照亮他们务实解题、勇敢探索的征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千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