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塘瑶乡调研行:探寻民族文化滋养心灵的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6 00: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琦 邓慧琳 邓媛 粟兰欣 杜豆   阅读 7.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探究民族文化传承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内在关联,2025年暑假,长沙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健心践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采取分散调研形式,组织成员分赴湖南四地开展主题调研。7月31日,其中一名成员深入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长塘瑶族乡,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系统考察瑶族文化在当地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现状及其对心理成长的积极影响。

初探瑶乡:信号盲区中的文化第一课

清晨,调研成员乘车驶入雪峰山腹地。蜿蜒山路上,一位热情的侗族司机向调研成员介绍当地风土人情。他提到自己来自长塘瑶乡,如今虽居县城,但对故乡充满深情。据介绍,当地居民以瑶族为主,同时还有侗族、苗族和回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交谈中,车辆突然驶入信号盲区,歌声中断,手机信号全无。司机从容笑道:“莫慌!就这一段盲区,拐个弯就好!”这份对家乡山路的熟悉与自信,成为了调研成员对长塘瑶乡的第一印象。

不久,一座巍峨牌坊映入眼帘,“长塘瑶族乡”五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整洁的水泥路与新建民居错落有致,展现出乡村振兴的切实成果。


▲图为长塘瑶族乡标志性牌坊。邓慧琳供图

遇见肖叔:折射非遗传承的现实困境

牌坊下,调研成员见到了前来迎接的退伍军人肖叔。这位曾参加西沙海战的老兵,面容刻满风霜与劳作的印记。交流中,肖叔重点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棕包脑”舞。调研成员尝试用手机搜索时,发现输入法无法自动联想出完整名称。肖叔一边代为输入一边坦言:“这不奇怪,很多外地人来这也这样。”这一细节,清晰折射出非遗在当代传播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图为调研成员走平整的水泥路上前往村庄。邓慧琳 供图

入户调研:代际之间的文化选择

在一户瑶族家中,调研成员见到了正为土灶添柴的阿婆和她的孙子。到访时,男孩正在房内聆听流行音乐。阿婆热情地以自家种植的花皮西瓜招待大家,手起刀落,“咔嚓”一声清响,鲜红汁液霎时迸溅。

在男孩填写的问卷上,肖叔注意到“是否愿意穿民族服饰参加节日”一栏中男孩勾选的“愿意”,然后轻叹道:“如今有瑶族服饰的多是老人家,年轻一辈平时很少穿了。”

▲图为团队成员在瑶族村民家中进行访谈并指导青少年填写问卷。邓慧琳供图

总结展望:文化赓续与青春使命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文化记录,更是一场深度的文化唤醒与情感联结。调研团队看到了国家级非遗面临的传播挑战,现代生活方式与网络文化的影响,同时也见证了深植于年轻一代心中的文化认同。

基于调研发现,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的文化传承使命。下一步,团队计划开发融合非遗元素的心理健康课程,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等项目,让传统文化的韵律与精神真正浸润青少年的心灵,实现文化赓续与健康成长的共生共融。(通讯员:张琦 邓慧琳 邓媛 粟兰欣 杜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慧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