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炽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却无法阻挡一群追光者探寻红色历史的坚定步伐。长江大学农学院青禾实践队的师生们奔赴石首市桃花山镇红军树烈士纪念园,在这片湘鄂边红色热土上,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研学之旅,回溯革命烽火,汲取奋进力量。
踏入纪念园:触摸历史的温度
上午九时许,研学队伍抵达红军树烈士纪念园。这座集纪念、瞻仰与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纪念园,静静伫立在桃花山镇,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讲述者。踏入园区,三棵古老的黄芯树(红军树)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它们是贺龙元帅亲自命名的“红色见证者”,树干皲裂如岁月刻下的皱纹,枝叶却依旧苍劲,仿佛在诉说当年工农运动风起云涌、武装斗争硝烟弥漫的故事。
“当年贺龙同志在这里播撒革命火种,这几棵树见证了湘鄂边革命的艰辛与热血……”随着讲解员的讲述,时光仿佛倒流。同学们围站在红军树下,仰望着枝叶缝隙间洒落的阳光,试图透过眼前的葱郁,触摸那段峥嵘岁月的温度。从工农运动初期石首人民的觉醒抗争,到武装斗争阶段勇士们的浴血奋战,历史的拼图在讲解中逐渐完整,先辈们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画面,在大家脑海中鲜活起来。
三棵古老的黄芯树(红军树)
纪念馆研学:回溯烽火岁月
穿过纪念园区,石首市革命历史纪念馆映入眼帘。这座2019年改造升级的场馆,以“石首烽火・英雄颂”为主题,建筑面积900.3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二层的空间里,藏着石首革命的“精神密码”。踏入一层展区,“工农运动 风起云涌”“武装斗争 气壮山河”“全民抗战 如火如荼”“解放战争 气势磅礴”“赓续传承 致敬英雄”五大板块依次铺陈,珍贵文物、详实史料、生动场景复原,将石首革命历史娓娓道来。
在“工农运动 风起云涌”展区,泛黄的文件、破旧的农具,见证着石首人民早期的觉醒;“武装斗争 气壮山河”板块里,锈迹斑斑的枪支、染血的作战地图,诉说着革命先辈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壮烈;“全民抗战 如火如荼”区域,军民齐心、共御外敌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匹夫有责”的分量;“解放战争 气势磅礴”篇章,石首儿女支援前线、争取解放的热血,感染着每一个人;而“赓续传承 致敬英雄”部分,当代人对革命精神的弘扬与践行,又让红色基因传承有了现实注脚。
二层的石首廉政教育展区,同样给大家带来强烈冲击。革命先辈廉洁奉公、坚守信仰的事迹,与新时代廉政建设呼应,让同学们明白:红色精神不仅是热血抗争,更是清正为民的坚守,是穿越时代的价值坐标。
队员参观学习遗留革命文物
沉浸式感悟:让红色基因扎根
“原来石首的革命历史这么厚重!”“先辈们太不容易,我们的幸福生活真的是用热血换来的……”参观中,同学们的感慨不断。研学尾声,全体师生在纪念园广场列队,面对纪念碑宣读入党誓词。少年们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庄重的鞠躬里,是对历史的敬畏,更是传承使命的决心。
队员宣读入党誓词
传承:让革命精神照进现实
“这次研学不是简单的‘历史打卡’,而是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青春血脉。”研学带队老师付雪娇感慨道。从红军树的历史见证,到纪念馆的烽火回溯,再到沉浸式体验与仪式感满满的敬献花篮,这场研学让抽象的“革命精神”变得可触可感。
返程路上,车厢里少了来时的喧闹,多了沉思与讨论。同学们交流着研学感悟,从石首革命英雄的故事,谈到当代青年的责任。“我们要把在这儿汲取的力量,化作学习的动力,将来为国家建设出力!”一位同学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
实践队在纪念馆合影留念
石首市红军树烈士纪念园的这场研学,是一次历史与青春的对话。当2025年的夏日阳光,与革命年代的烽火记忆交汇,红色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流淌在少年们心中的热血。相信这段研学经历,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精神灯塔,指引着新一代在传承中奋进,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石首这片红色热土孕育的信仰火种,照亮更多逐梦前行的脚步。(通讯员:贾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贾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