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刘洁、肖瑶、刘淑波) “手起脸谱变,目转神韵生。”为点亮戏曲传承火炬,弘扬文化自信力量,8月21日,长沙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初心”志愿服务队特邀川剧变脸表演艺术家刘现宾,以一张张变幻莫测的脸谱为媒,为近300名小学生揭开川剧艺术的奥秘。从技艺展演到知识讲解,从互动问答到创意实践,孩子们在脸谱流转间触摸非遗温度,于神韵传情中体悟戏曲之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田悄然扎根、蓄力生长。
一演一讲启序幕,脸谱初绽非遗韵
“一演显功底,一讲传文脉。”活动伊始,灯光汇聚,刘现宾老师身披绣有传统纹样的戏服登场,以“云手如行云流转,台步似微风拂阶”的典雅身段亮相。舞台上,他眼神灵动、动作利落,伴随铿锵鼓点,红、黑、白等各色脸谱于刹那间更迭变幻,令孩子们目不暇接、惊叹连连。
“变脸是川剧的‘绝活’,讲究‘快、准、巧’三字诀,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功夫。”他轻抚脸谱,娓娓道来,“红色表忠义,像关羽;黑色显刚直,如包拯,每种颜色都是一段历史故事。”生动的讲解让抽象的非遗技艺变得触手可及,孩子们目光炯炯,眼中写满好奇与向往。
一走一答暖童心,文化细语润心田
“一走亲童心,一答长智慧。”表演告一段落,刘现宾走下舞台,与孩子们温馨互动。他邀请大家轻触戏服上的盘金刺绣,观察脸谱边缘的细腻纹路。“老师,变脸的秘诀真在袖子里吗?”面对孩子们天真提问,刘现宾笑着引导:“袖子里可藏不住变脸的秘诀哦。而是练习需靠勤,心中要热爱,这样才能把这门手艺真正学扎实。”孩子们争相模仿他的姿势,满是欢声笑语。
“京剧‘四大行当’指哪几类?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分别代表什么?“中岳雄踞何处?”互动环节后,主持人围绕传统文化展开趣味问答,孩子们踊跃举手。一问一答间,让传统知识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字句,而成为可分享、可共鸣的文化纽带。
再演再作识匠心,童手绘就传承梦
“再演温旧识,熟戏生新悟。”互动尾声,刘现宾再度登台时,孩子们的目光里已多了层对“台下十年功”的敬畏。
当教室成为非遗新阵地,志愿者们接过文化传播的接力棒,带领孩子们化身为“小小传承人”。画脸谱时,孩子们专注地调色运笔,用红色描绘关羽的忠勇,以黑色勾勒包公的刚正;设计戏服时,在袖口添满祥云纹样;更有孩子在作品旁题字。志愿者刘洁动情地说:“我们要做的,是让传统文化‘活’在孩子眼前、手上、心里。”当一幅幅作品在课堂诞生,非遗传承有了更生动的注脚。
戏服上的龙凤绣纹,承载着祖辈的审美意趣;脸谱间的瞬息幻化,凝结着传承人的十年苦功;色彩里的忠义刚直,诉说着千年的价值传承……这堂非遗课,不仅让川剧绝技焕发新彩,更在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火种。
正如刘现宾所言:“传承既要守好技艺的根,更要点亮孩子的眼。看到他们眼里的光,就知道川剧的未来不会远。”此刻,传统文化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符号,而是孩子们笔下的脸谱图案、指尖触摸的戏服温度、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