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至7日,南京邮电大学“邮链乡村”团队怀揣赤诚之心开展“邮联万家・情系甘霖”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东甘霖村及周边地区,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年学子们通过校史宣讲、红色寻根、产业调研、文化体悟、政学对话等多维度实践活动,在服务奉献中厚植家国情怀,于乡村沃土上砥砺青春担当。
红色薪火播撒希望田野
“邮链乡村”团队首站走进甘霖联办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的“南邮故事课”。队员们分别为低、中、高年级的孩子们精心展示学校辉煌校史与前沿科技成果,用通俗语言点燃乡村少年对科学殿堂的向往。况煜霄、赵鹏源、徐浩然和万人杰通过询问孩子们的梦想,展开孩子们对南京邮电大学专业的好奇心,并以此为切口,引导孩子们树立远大目标,未来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宣讲以歌唱《我和我的祖国》结束,激发了孩子们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
图为况煜霄、赵鹏源、万人杰 徐浩然 摄影
课堂外,充满朝气的互动游戏诸如丢手绢,趣味篮球等,让欢声笑语回荡校园,知识的光辉与真挚的情谊共同滋养着幼苗成长。
滕茗妍组织的丢手绢活动,让队员们迅速融入孩子们中间,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席地而坐。伴随着欢快的童谣,队员们手持鲜艳的手绢,轻快地奔跑在圈外,时而俏皮地做出虚晃动作,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紧张又期待的笑声。当手绢悄然落在某个孩子身后,惊喜的发现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被选中的孩子如同快乐的小鹿般一跃而起,奋力追逐,队员们则微笑着、鼓励着,有时甚至故意放慢脚步,让欢快的追逐持续更久。每一次成功的“抓捕”或“逃脱”,都伴随着银铃般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这看似简单的游戏,迅速拉近了队员们与孩童的距离,队员们的真诚投入与耐心引导,让孩子们眼中最初的好奇与羞涩,逐渐被全然绽放的信任与欢愉所取代。小小的手绢传递间,传递的不仅是游戏的乐趣,更是心与心的贴近,这份在阳光下共同奔跑、欢笑中凝结的真挚友谊,成为滋润孩子们心田的甘泉,也为知识的种子提供了最温暖的生长土壤。
图为滕茗妍及村小学的孩子们 徐浩然 摄影
政学共话传承初心使命
在坊前镇,青年学子与李刚书记等同志展开深度座谈。围绕南京邮电大学深厚的红色底蕴——“战邮精神”的孕育与发展,双方进行了热切交流。李书记以扎根基层的丰富阅历,深情寄语青年一代,勉励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伟业,要知道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汇聚和升华,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个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图为李刚书记、刘宝秀镇长及“邮链乡村”团队成员
座谈会围绕着寻根:烽火岁月里的南邮记忆与鱼水深情、嘱托: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与担当和交流:直面基层治理的现实与探索三个模块展开。
寻根:烽火岁月里的南邮记忆与鱼水深情
李书记从“战时工作委员会”与南京邮电大学前身的关系说起,说到沂蒙红嫂展现出的军民鱼水情,最后以革命煎饼这一莒南印记结束了第一模块。李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把红色印记深深的镌刻进了我们的脑海。
嘱托: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与担当
李书记指出,实践出真知的人生哲理,强调暑期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走出去”了解更广阔中国社会的宝贵机会。李书记结合国家政策解释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通过优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高端不锈钢产业,完善产业链。李书记强调,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厚植家国情怀,明确人生方向,勇担民族责任,成就时代新人。
交流:直面基层治理的现实与探索
随后的访谈环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层治理创新与实干路径,为学子们理解国情民情、把握时代脉搏提供了鲜活教材。
提出问题诸如在基层工作如何做好责任担当?
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是中央及省市县政策最终落实的关键,尤其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乡村振兴政策。在乡村振兴五大建设中,产业振兴是核心,是留住人才的根本。
守牢安全底线
在基层工作一定要必须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回应百姓合理诉求、严格保护耕地、打击违法建设与集资诈骗、维护社会基层治理稳定。李书记用“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的朴实语言,生动诠释了基层工作的繁重与奉献。
产业与品牌——夯实基础与特色发展
抓好花生这一莒南优势产业的同时,也重视小麦、红薯等基本粮食作物生产,做好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与此同时,利用特色种植促增收,积极发展草莓、樱桃、蓝莓等特色种植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溯源战邮根脉砥砺前行之志
怀着无比崇敬与寻根溯源的神圣使命感,“邮链乡村”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专程奔赴承载着南邮红色血脉的源头——山东莒南办学旧址。
踏入这片浸润着历史沧桑的土地,时光仿佛在此凝固:历经岁月洗礼的青灰色石基、爬满苔痕的斑驳墙垣、静静陈列于展柜中泛黄的电文与教材手稿,每一件实物都成为无声却最有力的历史见证者,深沉诉说着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里,南邮先辈们如何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筚路蓝缕、弦歌不辍,为通信事业培养输送急需人才的光辉奋斗史。
在讲解员深情的叙述与珍贵史料的佐证下,队员们屏息凝视,躬身轻抚历史的印记,将课堂所学的红色校史理论精髓与眼前鲜活的革命场景深度融合,实现了精神层面的深刻共鸣与思想淬炼。驻足于先辈们曾挥洒热血与青春、传播真理与技术的故地,全体青年学子心潮澎湃,神情庄重。他们肃立于旧址前,面向鲜红的旗帜,以铿锵有力之声庄严立下誓言:必将铭记“战邮”先贤“忠贞不渝、使命必达”的赤胆忠魂与钢铁意志,自觉赓续流淌于南邮人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将其内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外化为服务国家通信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确保这份穿越烽火、历久弥新的精神火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光芒!
图为“邮链乡村”团队成员在南邮旧址前合影
体悟民企担当汲取奋进力量
作为此次实践的重要一课,“邮链乡村”团队一行怀着学习与敬仰之心,走进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金胜粮油集团。在集团现代化生产园区内,学子们实地观摩了国际领先的花生油物理冷榨、精炼灌装全自动生产线。万吨级恒温仓储库、精密的质量检测中心以及高效运转的智能物流系统,无不彰显着企业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上的雄厚实力与卓越成就。
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企业精心打造的历史文化展厅。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枚枚闪亮的奖章、一件件承载时代记忆的生产工具,系统勾勒出金胜集团从筚路蓝缕的乡村作坊,历经七十余年风雨兼程,发展成为行业翘楚的壮阔征程。
企业“科技兴油、健康为民”的核心发展理念,贯穿于其创新研发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创始人及历代金胜人坚守“实业报国”的赤子情怀,将“做好油、做健康油、做老百姓放心油”的质朴信念,升华为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他们矢志不渝地追求工艺革新,严格把控原料关、生产关、品质关,坚决拒绝化学浸出工艺,以近乎严苛的标准确保每一滴花生油的安全、营养与纯正风味。这份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对诚信经营的永恒坚守、对百姓健康的深切关怀,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民族企业家“为国为民、诚信担当、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内核。
金胜集团的参观学习,为队员们提供了一堂深刻的国情教育与价值引领课。民族企业扎根乡土、心系家国、以科技驱动产业升级、以品质守护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如同一座巍峨的价值灯塔,为身处校园、立志报国的南邮学子指明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实践路径,树立了可敬、可学的时代标杆。
南邮学子必将从金胜人的奋斗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在未来投身信息通信事业时,同样需要秉持这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服务人民的赤诚之心和产业报国的远大志向。
图为“邮链乡村”团队成员与金胜集团座谈
匠心雕琢传承文化瑰宝
步入承载着千年技艺的莒南石雕艺术基地,“邮链乡村”实践团成员沉浸式体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永恒魅力。
在光线充足的创作工坊内,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们正凝神聚气,运斤成风。他们以粗粝的花岗岩或温润的汉白玉为纸,以千锤百炼的錾刀、凿子为笔,在坚硬的方寸天地间,倾注着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与心血。
学子们屏息驻足,目睹匠人运腕如飞——起稿时精准的线条勾勒,粗凿时力道的精准把控,精雕细刻时对毫厘纹理的极致追求,直至抛光打磨后呈现出的温润光泽与灵动神韵。
每一道深浅相宜的凿痕,每一处精妙入微的刻画,都凝结着时光的沉淀与匠心的温度。空气中弥漫着石屑的微尘与金属敲击石面的铮铮回响,这无言诉说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最生动、最震撼的实践注解。
面对这些在寂寞中坚守、在平凡中创造非凡的艺术瑰宝,队员们深受触动,不仅惊叹于石雕艺术的鬼斧神工,更深刻体悟到工匠精神超越技艺层面的深层内涵——那是一种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对品质的永恒苛求,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担当,以及在漫长岁月里甘于寂寞、潜心钻研的坚韧意志。这份源于古老技艺的崇高精神,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队员提供了关于职业价值与人生追求的深刻启迪:无论身处信息通信的哪个领域,都需要秉承这份“十年磨一剑”的专注与“毫厘必较”的严谨,将卓越作为一种习惯,将责任融入血脉,以匠心筑梦,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制造强国、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为”邮链乡村”团队在石雕广场前合影
理论照进实践解码产业振兴
聚焦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邮链乡村”团队将调研目光投向莒南县蓬勃发展的特色黑松产业。队员们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黑松产业进行了剖析。
(1)黑松产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与产出价值,其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与完善,有效吸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大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成为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关键支柱,这是作为经济基础的核心驱动所在。
(2)黑松产业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强了乡村的“造血”功能,为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以及基层治理效能优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内生动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土地流转机制创新、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营、科技惠农政策精准落地等生产关系层面的调整与优化,进而更好地适应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恰恰是对于上层建筑的能动性促进。
此次黑松产业调研,是一堂鲜活的政治经济学“田野实验课”。它使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理论只有扎根实践沃土才能焕发生命力。不单单学会了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解码中国乡村的巨变密码,更在产业振兴的鲜活样本中,汲取了将课本所学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智慧与信心。
青春誓言践行时代担当
此次莒南之行,是南京邮电大学学子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从校史宣讲播种希望,到战邮旧址淬炼初心;从对话基层感知时代脉搏,到体悟匠心与企业担当;再到运用所学解码产业振兴,“邮链乡村”团队在服务与奉献中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认知。南邮学子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坚定不移传承战邮基因,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通讯员 赵鹏源、徐浩然、万人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滕茗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