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22日闽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沙韵知味・教心同行”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赴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循着地方发展脉络,追溯沙县小吃根源,体悟闽学传统文化,助力生态思想传播,通过调研沙县区发展成就与历程,深度感受地方发展成果与乡村振兴实效。
访古探今,触摸地方文化脉络
实践首日上午,实践队走进沙县区兴国寺,黄墙灰瓦的建筑静谧庄严,队员们在此探寻地方历史印记,感受岁月沉淀的文化气息,在古朴环境中体会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图为实践队在兴国寺聆听讲解
随后,实践队前往凌于凝翠峰之上的沙县区博物馆,在讲解员的细致介绍中,沙县从新石器时期绵延至今的文明长卷缓缓铺展:这里自古便是水上商埠重镇,素有“金沙县”的美誉;沙县小吃从街头巷尾走向五洲四海,香气里藏着市井烟火与文化密码;肩膀戏、夏茂游鱼等非遗民俗摇曳生姿,状元张确、闽学大家罗从彦等历史人物熠熠生辉,队员们在一步一行间,领略这座城市的千年底蕴与生生不息的活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沙县区博物馆
当日下午,实践队先后前往沙县区总医院与三明市沙县区消防训练基地,深入了解地方民生服务与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沙县区总医院,队员们通过细致讲解,全面认识 “三医联动” 综合改革的机制突破与实际成效,从医疗服务优化、民生福祉提升的细节中,感受地方在保障群众健康方面的努力与担当。
图为实践队在沙县区总医院研习三明医改
在沙县消防训练基地,队员们开启了一场生动的消防知识学习之旅,不仅系统掌握了消防安全知识、提升了自我保护能力,更在互动协作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为后续实践活动凝聚了团队力量。
图为工作人员为实践队讲解消防相关知识
图为实践队在三明沙县消防训练基地观看消防员演练
寻味乡村,解码小吃与振兴密码
实践次日上午,实践队前往夏茂镇文昌宫,这座浸润着地方历史底蕴的建筑,留存着岁月镌刻的痕迹,队员们在此探寻地域发展的过往,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队聆听讲解员讲解
实践队走进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的夏茂镇俞邦村,沿着乡村步道漫步,白墙黛瓦的村容村貌透着清新新韵。在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内,队员们详细了解俞邦村民依靠小吃创业实现生活改善的故事,从“几毛钱利润、一块钱周转”的创业历程中,深切感悟“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党支部书记张昌松围绕俞邦村小吃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实践等方面的经验、挑战与未来规划展开深入交流。队员们通过对话,溯源沙县小吃发展脉络,感悟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奋斗力量,解码基层治理里的创新思路,深挖沙县小吃产业传承密码,为理解乡村发展路径积累了鲜活素材。
图为实践队与俞邦村党支部书记张昌松进行座谈交流
为更深入体会地方饮食文化,实践队成员亲手研习芋香巧手饺(芋饺)的制作技艺 —— 从探究原料特性,到学习传统工艺手法,在揉面、包馅的实践过程中,领悟美食制作背后的匠心传承。
图为实践队在俞邦村体验包芋饺
寻味匠心,感悟小吃产业新发展
实践期间,实践队走进集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小吃“两馆一中心”。在沙县小吃科技馆,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了沙县人民“离乡创业 - 转型升级 - 荣归故里”的奋斗征程:从早年挑着竹扁担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到如今标准化门店遍布全球、数字化运营赋能产业的新格局,每一步跨越都浸透着开拓者的汗水,队员们直观感受到小吃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蜕变历程。
图为实践队观看小吃发展历程
毗邻的沙县小吃民俗风情馆,则以仿古风格的布展,仿佛置身巷尾市井,重温大快朵颐的烟火生活,深入了解沙县小吃如何将地方特色美食与民俗文化有机融合,逐步成长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与彰显地方特色的城市名片。
图为实践队模仿在街头售卖沙县小吃
实践队深入醉有才观光工厂研学中心,探索小吃经营模式的创新升级。从夫妻店到联合经营,从小档口到旗舰店,队员们在调研中深刻体悟沙县人“敢为人先,敢拼敢上”的开拓精神,也认识到小吃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融入沙县人生命血脉的文化底色。队员们换上围裙、戴好厨师帽,在专业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亲手体验扁肉、白粿、米冻皮的制作。从揉面、擀皮到包馅、蒸煮,每一个步骤都认真钻研,当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美食新鲜出炉,大家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不仅加深了对沙县小吃制作工艺的理解,更在亲手实践中,真切感受了地方饮食文化的温度与魅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米冻皮制作
教心同行,助力文化传承与成长
实践最后一天,实践队充分发挥教育学院专业优势,在沙县区新华书店为暑托班的孩子们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趣味互动形式带领小朋友认识家乡、了解文化。队员们精心设计“我的家乡美食”“预防溺水教育”“特色手工制作”等丰富内容,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通过讲述沙县小吃的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家乡特色;通过安全知识讲解,提升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手工创作,激发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儿童共同完成小风车作品
图为实践队指导老师为儿童指导手工小风车制作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完成小风车制作的儿童合影留念
课堂上,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互动,在创作中强化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将对家乡的热爱融入情感深处,让沙县小吃这张家乡名片,在新一代的心中悄然扎根。队员们也在此次活动中,践行教育服务理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为地方文化传承与儿童成长贡献了青春力量。
图为暑托班儿童手拿作品与实践队的大合照
本次“沙韵知味・教心同行”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探访地方文化场馆、走进乡村产业一线、参与美食制作实践、开展教育服务活动,全方位认识了沙县区在文化发展、产业创新、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方面的成就。从追溯文化根脉到感受产业活力,从体验乡村变迁到践行教育初心,队员们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奋斗精神,”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服务理念以及“敢为人先、守正创新”的开拓锐气。队员们表示,此次实践收获颇丰,无论是与乡村工作者的交流,还是对小吃工艺的研习,亦或是对各类展馆的调研,都为自身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将把实践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融入专业学习与成长,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服务的结合路径,为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詹正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