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楚韵文化分支的独特价值,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2025年7月15日,“拾遗楚韵·启为创新”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湖南怀化会同县,开展以会同木雕为主题的非遗调研与推广活动。团队希望通过实地探访、记录传播等方式,让这门承载着地方历史与匠心的传统技艺被更多人看见。
活动期间,团队重点拜访了会同木雕传承人向昌平老师。在与向老师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们详细了解到会同木雕的悠久历史——其技艺源于明清时期,融合了楚地文化的灵动与湘西民俗的厚重;在技艺特点上,向老师展示了“镂空透雕”“浮雕叠刻”等独特手法,讲解了以当地硬木为原料、以山水风光、吉祥纹样为主要题材的创作逻辑。同时,向老师也坦言,当前会同木雕面临着传承人短缺、市场认知度不高等挑战,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关注度有待提升。
为切实助力会同木雕的传播,团队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了系列实践工作:用镜头全程记录向昌平老师及其徒弟的雕刻过程,捕捉刨木、勾勒、精雕等关键步骤的细节;整理访谈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科普推文和短视频,通过校园平台、社交媒体账号进行分发;还协助设计了面向年轻群体的文创宣传语,让传统技艺与现代语境产生联结。
此次实践对团队成员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浸润。通过亲身体验,大家不仅直观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精湛与传承人的坚守,更深化了对“文化保护”的理解,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得到显著提升。而对会同木雕来说,团队的推广行动已初见成效——相关内容发布后,短期内收获数千次浏览与转发,不少网友留言表示“第一次了解会同木雕,太惊艳了”,为这门小众技艺带来了更多关注。
“拾遗楚韵·启为创新”不仅是团队的实践主题,更是对非遗传承的行动注解。此次会同之行,让团队深刻认识到,传统技艺的生命力需要年轻一代的参与和创新表达。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会同木雕的发展,探索更多“非遗+青春”的传播路径,让楚韵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兴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