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赋能乡村教育,多元课程点亮童心梦想

发布时间:2025-08-21 18: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卓航 董毅   阅读 6.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七彩筑梦,童心启航”支教团队前往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圆满开展为期两周的“七彩假期”大学生支教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思想引领、素质拓展、身心健康、文化传承等方面,精心设计了系列特色课程,旨在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们打造一个充实、快乐、有意义的假期。这段浓缩了汗水、欢笑与感动的旅程,如同一道彩虹,照亮了革命老区孩子们的夏日天空。

文笔绘真情诗词润童心

清晨的教室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当投影幕布上浮现出《小王子》中金发男孩与玫瑰的剪影,支教团队精心设计的文学鉴赏课正式开始。支教老师们们化身 “故事讲述者”,将这部世界级经典的动人篇章娓娓道来,不仅朗读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等经典选段,更通过互动引导孩子们思考文字背后的深意。午休过后,老师们用诗与歌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诗词课。李清照的婉约词句穿越千年时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烂漫,"生当作人杰"的豪情,就这样在孩子们专注的诵读声中流淌。孩子们沉浸在"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中,文学的种子被悄然播撒。

图为实践队员开展诗词鉴赏课。队员供图

运动促成长非遗传匠心

乒乓球室内,初次握拍的孩子们紧盯着飞舞的银球。"别怕,看准了轻轻推!"支教老师王东冉耐心示范。当五年级的孙同学第一次成功将球挡过网时,兴奋的欢呼几乎掀翻屋顶。

这份热情也传递到了下午的篮球课上。孩子们在支教老师带领下热身,迅速投入对抗中。“传球!这边!”晒得黝黑的男孩大声呼喊,汗水在阳光下闪亮。支教老师董毅欣慰的表示:“孩子们学得很快,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曾经最怕摔倒的孩子也变得敢冲敢拼,团队意识在奔跑呼喊中自然生长。”与此同时,绿茵场上响起"丢手绢"的熟悉童谣,孩子们与哥哥姐姐们追逐嬉戏,纯真的笑声随风飘荡。而在另一间手工教室内,又是另一片专注的景象。非遗项目漆扇的体验课上,孩子们屏息凝神,看着颜料滴入水面,瞬间便晕染出千变万化的纹路,再小心翼翼地将纸扇旋转着伸入,拓印出独一无二的图案。"像变魔术一样!"11岁的李心怡捧着自己完成的漆艺扇面,爱不释手,古老技艺就这样在孩子手中焕发新的生机。

图为实践队员在篮球课上与孩子的合作。队员供图

红色润心田心理助成长

"当你感到难过时,可以像这张卡片上的小熊一样,找朋友抱一抱。"心理课堂上,老师用"情绪卡片"和情景剧,引导孩子们认识和表达情感。在"优点大轰炸"游戏中,孩子们互相发现同伴的闪光点,笑声与掌声接连不断。而翌日的红色主题教育则进一步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火种。队员们化身"故事姐姐"、"故事哥哥",深情讲述霍山本地"红娘"储德美救护红军伤员、"开嗓母亲"王琴平开办托儿所、"铁姑娘"吕俊芝等感人事迹。孩子们深受触动,争当"小小讲解员",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复述英雄故事。"储奶奶真勇敢!我也要像她一样帮助别人!"四年级学生刘同学的发言,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红色的基因,就这样在生动的讲述中逐渐融入血脉。

图为实践队员开展心理健康课。队员供图

实践团队负责人汪乐知详细介绍道:"此次我们精心设计的五大类课程体系,不仅包含传统的动手实践类课程如手工制作、科学实验,还融入了非遗文化体验、漆扇制作等文化浸润内容,同时设置了篮球乒乓球课、趣味运动会等体能锻炼项目。每个课程模块都经过成员反复协商,确保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他特别强调,这种多维度的课程设计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模式,"我们希望通过知识学习,动手实践,艺术创作等多样化形式,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真正实现'做中学、玩中学'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快乐探索中培养动手能力、文化认同和团队协作精神,最终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现场展示的课程样片中,孩子们制作漆扇时专注的神情、参与物理实验体验时欢快的笑脸,生动诠释了这一教育理念的实践成果。

图为课堂后师生合影。队员 供图

本次活动积极响应实践育人号召,为山区儿童打开了探索世界的窗口,也让青年学子深切体会到教育的力量。队员们表示,将牢记“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精神,以专业所学服务社会需求,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通讯员  宋卓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