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心于行实践队赴宁夏银川开展“三下乡”活动: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用实干担当书写时代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20 21: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金绒   阅读 7.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将高校人才优势与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心于行暑期实践队怀揣热忱与使命,奔赴宁夏银川市兴泾镇民生社区,开展为期10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赋能乡村教育、助力文化传承、守护健康安全”为核心,通过开设特色课程、组织多元活动,为当地青少年带来知识与欢乐,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

"心于行”实践队立足当地青少年成长需求,精心设计了文化传承、爱国教育、科学启蒙等多个领域的课程体系,打造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公益课堂”。7月21日开营仪式上,实践队通过分组游戏与安全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树立安全意识;科学启蒙课程中,实践队以“激发科学兴趣、培养探索精神”为核心,打造了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航模课程作为重点模块,志愿者们带来固定翼航模,通过简易模型讲解飞行原理等基础知识点,指导孩子们分组组装航模——从拼接机身、安装电机到连接遥控器,全程手把手纠正组装偏差;随后借助模拟器让孩子们练习起飞、降落等操控技巧,最后在户外安全场地完成低空飞行,看着亲手制作的航模升空,孩子们的科学探索热情被瞬间点燃。此外,实践队还针对性开设物理、化学实验课:物理课上,“天秤调平实验”引导孩子们通过调整砝码、校准天秤,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平衡原理与力的作用;化学课上,“蓝色絮状沉淀”实验让孩子们直观观察化学反应现象,“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则以趣味装置演示气体生成过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化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指导老师汪妮精心设计的趣味英语课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动,让孩子们分组进行自我介绍,在交流中熟悉英文表达;漆扇理论与制作实践课程让孩子们感受传统工艺魅力,剪纸艺术、创意泥塑等手工课程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绘画等课程则通过生动案例与互动游戏,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

此外,实践队特别联动宁夏医科大学,围绕“禁毒防艾”与“推广普通话”两大主题,共同开展特色课程。在禁毒防艾课程中,宁夏医科大学的学生结合专业知识,通过图文讲解、案例分析、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孩子们普及毒品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方法,帮助他们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在推普课程中,志愿者精心设计普通话游戏,纠正孩子们的发音误区,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助力他们打破语言沟通壁垒,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浪潮。两类课程的联合开展,不仅整合了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更让知识传递更具深度与温度,为当地青少年健康成长筑起“安全防线”与“文化桥梁”。

在10天的实践中,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心于行实践队秉持“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真心服务群众”的理念,以实干践行初心,从教学服务到活动执行,实践队成员走遍乡村街巷,在与群众相处中体悟乡村振兴需求、坚定为基层服务的决心;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既是践行“亲民至善”校训的生动体现,也是高校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证明,青年一代能借基层实践贡献力量,以青春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未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将继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更多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基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勇挑重担、奋发作为,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精彩华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王金绒

图片:王金绒

审核:关晓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金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