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霍山行:一场跨越山海的成长对话

发布时间:2025-08-19 18: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卓航 董毅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盛夏,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七彩筑梦,童心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开展了一场为期14天的教育实践。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不仅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们打开了认知世界的窗口,更成为新时代青年学子践行使命担当的生动注脚。

色彩与梦想的对话
清晨的教室里,阳光温柔地抚过每一张专注的小脸。支教老师张如玉正带领孩子们用画笔勾勒"我眼中的家乡",南岳山的轮廓、校园旁的毛竹在稚嫩的笔触下渐渐成形。这些画作不仅是简单的临摹,更是孩子们与家乡、与未来的对话。在非遗漆扇制作课上,当11岁的李心怡看到颜料在水中绽放出绚烂花纹时,她惊叹道:"这就像把天上的彩虹装进了扇子里!"这一刻,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完成了一场美丽的邂逅。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学生展示漆扇。队员供图

汗水与欢笑的交响
运动场上,青春的热力在阳光下迸发。乒乓球室里,五年级的孙同学在经历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击球,他高举球拍欢呼的样子感染了所有人。篮球场上,曾经怯场的孩子们如今敢打敢拼,汗水与欢笑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支教老师王东冉感慨:"看着他们从畏缩到勇敢,从生疏到熟练,这就是成长最美的模样。"课间游戏时,"丢手绢"的童谣在山间回荡,简单的游戏规则中蕴含着最深刻的团队协作智慧。

图为实践队员在趣味运动会与孩子互动。队员供图

传承与创新的碰撞

教室里,千年诗词穿越时空与当代少年相遇。"生当作人杰"的豪情在朗朗诵读声中焕发新生,孩子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与古人对话。红色教育课上,"红娘"储德美的故事让四年级的刘同学热泪盈眶:"原来英雄就在我们身边!"这些生动的讲述,让红色基因以最自然的方式融入孩子们的血脉。心理课堂上,"情绪卡片"成为打开心扉的钥匙,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表达与倾听,笑声中传递着温暖与理解。

图为实践队员向烈士雕像致敬。 队员供图

播种与收获的和声

"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队员宋卓航的这句话道出了所有支教队员的心声。团队负责人汪乐知说:"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离别时,孩子们拉着支教老师的手追问:"明年你们还来吗?"这个简单的问题,是对这场实践最好的肯定。返程途中,望着窗外连绵的青山,队员们明白,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回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感动。

图为革命文化课堂合照。 队员供图

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让青春的理想在现实中生根,让教育的火种在山区点亮。材料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当代青年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最美的青春芳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