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张佳顺) 南宁理工学院南理微光——融光若水实践团于7月7日至13日奔赴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苗美家园社区,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成员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服务社会的热忱,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程,他们躬耕教育、走访红色足迹、体验苗族文化、参观多元产业、走进基层组织,将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青春的担当,深入乡村大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支教、实地走访等形式,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挺膺担当。
用知识点亮乡村未来
在社区的活动室内,一场充满童趣的绘画作品展示活动正在温馨上演。社区的孩子们手捧着自己精心创作的绘画作品,兴高采烈地来到实践队员面前,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笔下的世界。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孩子手持画有“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包含国旗、建筑等元素的绘画作品,传递出童真与爱国情怀。
在课余时间,团队开展了花样跳绳的教学安排。团队成员先向孩子们展示了几种基础的跳绳动作,随后又表演了双摇、交叉跳、多人跳等花样跳绳技巧。此次花样跳绳培训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新的运动技能,更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图为社区的孩子们展示绘画作品 (刘慧茹 摄)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给孩子们开展花样跳绳教学 (刘慧茹 摄)
扎根基层的民情探寻
此次介绍活动,让实践队员们对社区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社区负责人的讲解,让实践队员们不仅理清了社区的发展脉络,更深刻理解了 “发展为了人民” 的内涵,在见证社区成长的同时,也对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议题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此次调研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苗美家园社区在就业、民生服务、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调研团队表示,将依据此次调研成果,为社区后续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与支持,助力苗美家园社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实现社区的高质量发展与居民生活的持续改善。
图为社区负责人向实践队员们介绍社区的历史和发展进程 (刘慧茹 摄)
触摸历史的文化之旅
实践团来到了苗族歌舞表演现场。伴随着悠扬的芦笙声,苗族同胞们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苗族舞蹈。不少实践团成员被现场的气氛感染,纷纷加入到舞蹈队伍中,体验着苗族歌舞的独特魅力。活动期间,实践团还体验了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如蜡染、刺绣等。在苗族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大家亲手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手工艺品,切身感受着苗族手工艺的独特乐趣。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苗族文化参观体验活动,不仅增进了对苗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为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向非遗传承者学习苗族刺绣 (刘慧茹 摄)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当地双人竹竿舞(刘慧茹 摄)
赓续红色血脉的传承
实践团队踏入鲤鱼岩抗战纪念馆,厚重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从日军入侵融水时的烧杀抢掠,到当地百姓与战士们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让队员们深受震撼。在纪念馆的一个展柜前,摆放着一把锈迹斑斑的步枪,实践队员小王凝视着步枪,感慨道:“很难想象,当年的战士们就是用这样简陋的武器,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寇,毫不退缩,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图为实践队员在鲤鱼岩抗战纪念馆学习融水抗日战争历史 (刘慧茹 摄)
助力成长的职场护航
近日,在苗族聚居地区,一系列推动零散手工业就业发展的举措正积极落地实施,为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苗族零散手工业涵盖刺绣、银饰制作、竹编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各项举措推进,苗族零散手工业就业发展态势良好,既增加了居民收入,又传承了民族文化。未来,各方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持续推动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助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与融水苗族自治县兴苗零工市场合影 (刘慧茹 摄)
图为实践队员与社区领导及孩子们合影 (刘慧茹 摄)
此次南理微光——融光若水实践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实践团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成长。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服务社会的理念,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实践团队成员们带着来自乡村的淳朴与美好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继续关注和支持农村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更多人参与到这样的社会实践中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佳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