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科普筑梦乡村 技能赋能振兴岜团——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语润岜团,焕发芯声”实践团三下乡活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6 21: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白春兰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吴丽萍 蓝茂祖 石琦 白春兰)近日,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语润岜团,焕发芯声”实践团奔赴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岜团村,开展2025“推普+职业技能 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中,师生们立足汽车专业特色,化身“汽车科普传播者”与“技能帮扶践行者”,以普通话为沟通纽带,以汽车科普及维修技能为帮扶核心,为村民打开汽车知识之窗,为乡村振兴注入“技能活水”。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进岜团村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吴丽萍供图

汽车文化科普播撒匠心 点燃乡村少年技能梦

“大家知道吗?以前的汽车靠发动机”发力”,现在新能源汽车靠电就能跑,就像给汽车换了颗‘绿色心脏’!” 实践团的学生们带着笑意在讲台上开口,瞬间攥住了岜团村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把《汽车文化小知识》《大国工匠,匠心筑梦》讲座搬进了岜团村小学的课堂,从传统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简单构造,从一台赛车样车的制作到讲述大国工匠的故事。

讲台上没有干巴巴的理论,全是成员们带着机油味的亲身经历。“大家知道一台赛车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为了让赛车刹车时稳稳‘站住’,我们在赛车工坊熬到凌晨,对着制动系统测了上百次,就为了那‘100% 抱死’的安全劲儿”,“调整零件定位架时,眼睛都不敢眨,蹲在那儿一两个小时,就怕焊出来的零件差了半分变形”—— 这些带着熬夜红血丝、沾着油污的故事,把 “工匠精神” 讲得热乎乎的。

故事讲完,实践团成员抱来环保废旧纸壳、丙烯颜料,带孩子们 “造纸模汽车”。孩子们先围着模型认真看结构,然后专心实践,粘车轮时连指尖都在使劲,给车身涂颜色时更是把涂料上了一遍又一遍,对 “学技能闯世界” 的向往,在心里悄悄冒了芽。

图为实践团成员化身“汽车文化”导师开展汽车知识科普课堂。殷士强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岜团村留守儿童完成车模制作并展示。 殷士强供图

"汽车诊疗维修"以技惠民,为乡村振兴添暖赋能

“原来汽车冷却液不能换成自来水添加,我们头一回知道!”8月的岜团村,岜团村民听《汽车维护保养基础知识》讲座听得入神。针对村里青壮年“养车易、懂车难”的痛点,把汽车维修技能搬进课堂,“家常话”讲透维修知识。 “车子就像咱干活的老伙计,得知道它‘哪不舒服’。”讲到刹车系统时,就说“踩刹车时要是有‘咯吱’响,或者脚感变软,就像挑担子时绳子松了,得赶紧查刹车片”。 村民说”:“以前有小问题,也只能等镇上师傅来,现在知道自己咋做基础检查,能少跑不少冤枉路!”

“能帮看看我这摩托车不?半年没动过了!”讲座刚结束,烧鸭店老板就电话来,想要帮修摩托车,车已故障停运半年,无法正常启动,严重影响日常经营。此时日头正烈,气温飙到38度,水泥地晒得烫脚。成员们没顾上擦汗,立刻围上去细致排查,最终锁定故障根源是火花塞因长期使用,点火触头出现严重磨损,导致车辆无法点火启动。随后,迅速为摩托车更换新火花塞,尝试启动后车辆成功运转。老板看到困扰自己半年的难题被顺利解决,老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连连向志愿者道谢:“这下进货不用愁了,太谢谢你们这些大学生了!”

从下午到傍晚,村部成了“修车点”,实践团们开展公益修车服务,摩托车“喘气”、货车“趴窝”、三轮车“卡壳”,15台“带病”的车被成员们全部“问诊”修复。由于长时间烈日下修车实践团成员差点中暑,T恤湿得能拧出水。 从“知识科普”到“实操维修”,他们带着汽车维修技能扎根岜团村,把课本上的维修技能变成村民手里的“养车经”,把课堂里的理论变成修得动货车的“真本事”,原来最扎实的实践,就是把学问做在乡村的土地上,把暖意送进乡亲的心坎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岜团村部排队维修的车辆进行现场诊断及检修服务。 吴丽萍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团上门为村民更换摩托车火花塞。蓝茂祖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躺到中控仪表台下维修汽车倒车影像。 吴丽萍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大货车维修空调,加注冷媒。 吴丽萍 供图

趣味推普串起文明线 童声传递载着乡村安全行

“说普通话就像串珠子,字音准了才能连成让人听懂的项链。” 实践团队员用生动比喻拉开 “趣味推普课堂” 序幕,将交通文明知识融入普通话教学,用游戏代替枯燥练习,牢牢吸引住岜团村孩子们的注意力。

成语接龙环节,孩子们热情高涨。从 “一心一意” 到 “意气风发”,再到 “发号施令”,队员适时拿出字卡纠正发音,强调 “令” 读第四声要像小喇叭喊口令般响亮。遇到 “马到成功” 这样的词,会引导孩子把 “成” 读得干脆,如同马蹄踏石板的 “哒哒” 声,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发音要领。

AI 发音测试的 “小考官” 深受欢迎,孩子们排着队轮流测试。“过马路,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 等交通短语是测试内容,屏幕评分和电子音效让孩子们更有动力。队员会结合交通场景指导发音,比如 “停” 要像小哨子短音般干脆,就像汽车遇红灯立即停下,助力孩子们提升发音准确性。孩子们发音从生涩到清亮,他们学会了更清晰的表达,普通话化已作孩子们传递知识、守护安全的 “文明话筒”。

图为AI普通话发音测评活动。殷士强 供图

图为活动评选出“小小广播员”并授予获奖证书。陈婷 供图

此次岜团村“推普+职业技能”三下乡实践,实践团以推普为桥,以技能为翼,把汽车知识的种子撒进孩子心田,用维修本领解了村民修车难题。从课堂上的汽车故事到村部里的修车身影,师生们把专业所长化作惠民暖招。当技能点亮乡村日常,当童声串起文明意识,这场实践便成了双向的成长 —— 既为乡村振兴添了实效,也让青春在扎根泥土的服务里,开出绚丽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白春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