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杨晓、刘子弈、盘汉昌、马柯达)近日,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云上丝路·智巡戍疆”实践团赴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平流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依托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实践团队深入乡间,以“无人机+场景应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学子们在村落开展无人机科普活动、开设无人机科普小课堂课堂,并为村民搬运木料、稻草,与村民并肩劳动,切实助农。在实践中,青年们将专业知识融入乡土,以实干践行责任担当。
启智乡村:无人机科技知识入村宣讲
如何让从未接触过无人机的侗族村民认识这一科技产品?这成为实践团在平流村开展科普活动时面临的首要课题。为打破认知壁垒,成员们精心准备了自制的科普手册,并携带小型无人机,深入村寨的聚居点和公共区域。在承载着侗族文化记忆的鼓楼前,在村民日常往来的街道上,无人机一次次腾空而起,又稳稳降落。每一次起落,都吸引着好奇的目光,在村民们惊喜的脸上,绽放出同样灿烂的笑容。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店老板科普无人机的功能,加深其对科技助农的了解。盘汉昌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侗族妇女讲解无人机的基本功能以及在可以在农业上可以具体运用的场景。盘汉昌 供图
育才乡土:青少年无人机探索实践课堂
为了将无人机科技播撒进青少年心中,实践团精心开设了无人机科普小课堂。课堂上,通过展播无人机助力乡村发展的生动案例,配合成员们的细致讲解,点燃了同学们对科技助农的兴趣火花。为进一步深化这份兴趣,实践团在户外开设无人机工坊,引导青少年亲手触摸、操控无人机,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悄然将科技助农的梦想植入他们的心田。
图为实践团为青少年开设的无人机科普小课堂现场。马柯达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青少年无人机的基本操作。杨晓 供图
聚力耕耘:无人机协作物资搬运助农行
针对平流村木楼修缮需人力翻山背运木料、散养稻草运输耗时等难题,实践团引入载重100公斤的运输无人机,开辟了1公里避开电线与密林的空中航线。搬运期间,实践团成员与村民并肩奋战,汗水浸透衣衫却毫无怨言。当物资稳稳降落在目的地,村民们洋溢的灿烂笑容,瞬间洗去了他们所有的疲惫。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一起捆绑木料。杨晓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村民搬运牧草。盘汉昌 供图
图为第一书记和村民对实践团的肯定。马柯达 供图
实践团圆满完成平流村“三下乡”任务。活动中,成员们扎根乡村沃土,俯身实干,在火热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这不仅是团队倾力奉献乡村的行动,更是乡土滋养青春成长的宝贵经历。智慧与乡土在此深度融合,汗水浇灌出真知灼见。青年学子们以实干服务基层,用奉献诠释担当,在深化认知中升华家国情怀,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播撒希望火种,以实际行动践行时代使命,展现了心系家国、奋发有为的青年风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子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