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黄婧雯) 近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瑞”火照“于”途暑期社会实践队,带着青年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时代的思考,走进二苏大旧址。一场别出心裁的沉浸式党史学习在这里展开,他们用镜头记录初心,用歌声传递赤诚,为党送上属于青春的致敬。
作为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举办地,二苏大旧址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推开历史的“门扉”,队员们被这里的氛围深深牵引:无声伫立的历史雕塑仿佛在诉说当年的呐喊,墙上的标语虽历经岁月却依然透着滚烫的奋斗热情。在这片曾见证革命理想燃烧的土地上,队员们放慢脚步,在历史场景中打捞细节——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到先辈们的决策考量,一步步触摸党在初创时期的初心脉络,感受那段风雨征程中的坚定与执着。
移步中央革命博物馆,泛黄的文稿上,字迹里藏着先辈们深夜伏案的温度;锈迹斑斑的武器旁,仿佛能听见当年冲锋的号角。这些带着时光印记的文物,成了最生动的“讲解员”,让队员们得以具象化地理解:苏维埃时期的共产党人,是如何在艰苦卓绝中守护信仰,如何在重重考验中擘画未来。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历史博物馆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当熟悉的旋律在二苏大旧址上空响起,这场党史学习迎来了最动人的篇章。实践队队员们以旧址为背景,架起镜头,开始拍摄主题微视频。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复杂的编排,只有年轻的脸庞和真挚的歌声。《国际歌》的旋律里,有对先烈的追思,有对党的赤诚,更有新时代青年接过接力棒的决心。镜头记录下这一幕:阳光穿过旧址的窗棂,落在队员们扬起的脸上,歌声与历史的回响交织,成了最鲜活的红色传播素材。
图为实践队队员齐唱《国际歌》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像一场与历史的对话。”队员们说,在旧址里唱红歌、拍视频,让党史学习跳出了书本,变得可触可感。这种“沉浸式+创意化”的形式,不仅让他们自己对红色历史有了更深的共情,更想用青年喜欢的方式,让更多同龄人愿意走近红色故事。
此次活动,不仅在队员心中播撒下红色火种,更探索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可能——当青春视角遇上红色历史,当镜头语言结合经典旋律,红色记忆便有了更鲜活的表达。
未来,“瑞”火照“于”途实践队将继续带着这份对红色文化的热爱,探索更多青年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让革命精神在青春的诠释中,焕发新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