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非遗共绘振兴图 执彩笔焕新枣乡梦

发布时间:2025-08-08 18: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言 卢若冰   阅读 4.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南黄彩韵,枣乡绘梦”实践团于2025年7月前往大荔县埝桥镇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围绕包联村南黄村创建县级文化振兴样板村,开展了非遗寻访、墙体彩绘、基地共建等实践活动,挖掘和传承优秀乡村文化,促进文化赋能冬枣产业振兴,履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寻访非遗,探索农文旅融合之路

实践团走进大荔非遗文化馆,500余件非遗作品琳琅满目,观摩“同州梆子”“大荔面花”“大荔碗碗腔”等非遗项目,沉浸式体验皮影艺术展演,切身感受到传统非遗文化的鲜活魅力。深入南黄村,探访由学校帮扶成立的秦腔协会,听老艺人讲述,这里的秦腔剧团曾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如今协会汇聚了20余名秦腔爱好者,正在致力于传承技艺。团队现场学习演奏二胡、板胡和镲等乐器,体会秦腔艺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坚守。寻访面花传承人,了解面花制作工艺及独特民俗寓意,感受面花技艺的精妙和温度。拜访84岁高龄的乡贤,看到老人笔耕不辍的代表诗作《我的晚年》及书法作品,领略到乡村文化的绵长底蕴。

为调研大荔冬枣产业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团队走进安友果库,一家集仓储、冷链、分拣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冬枣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参观流水线、冷库仓储及展销区,发现当地果品产业虽发展迅速,却因文化附加值不足,尚未形成独特的区域品牌。随后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观摩冬枣大棚,听果农讲述种植技术、销售模式与丰收故事,感受到大荔农民特有的一种不服输、敢创敢干的精神。

团队走进冬枣小镇,坐落在“大荔冬枣第一村”小坡村,该村整合旅游观光火车站、物流交易中心、电商培训基地等多元功能,成为农文旅融合的示范标杆,直观感受到产业与文旅结合的活力。走进新茂农场,“金钟鸣沙”的悠远传说、“王马十二景”的人文底蕴与畜禽欢腾的生态景致、特色枣品的种植园区相映成趣,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成效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参观朝邑起义纪念馆,深刻体悟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

经过多方调研和讨论,实践团对当地文化和冬枣产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形成了文化赋能产业振兴的帮扶思路,撰写了详尽的调研报告。随后,与埝桥镇政府座谈交流,听镇领导介绍全镇13个村的农业发展布局和文化发展现状,了解到当地农产品近年来产量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但亟需通过文化赋能培育特色品牌,实践团积极建言献策,就设立文化振兴实践基地达成了初步意向,合作开展文化传承和创新,助力冬枣产业特色发展。

绘制文化墙,传承乡村文化

实践团在南黄村召开专题研讨会,紧扣村民需求与村庄特质,凝练村文化元素设计文化墙方案。这里曾因秦腔剧团和篮球队远近闻名,也是大荔冬枣的最早种植村之一,最终确定以“枣乡南黄”为主题,将秦腔、篮球、冬枣等元素巧妙融合,设计出色彩明快、充满民俗风情的墙绘方案,生动展现村文化与冬枣产业共生共荣的图景。

彩绘施工阶段,团队分工明确,有人勾勒冬枣的饱满轮廓,让果实立体鲜活;有人调配天空的湛蓝与云朵的轻盈,铺展明快底色;有人细描秦腔人物的眉眼衣角,还原传统艺术的灵动。夜幕降临,借助投影仪精准定位,小心勾勒神态各异的人物线条。

最后喷绘“枣乡南黄”“传承秦腔文化”“振兴冬枣产业”等26个大字,完成点睛之笔。经过数日奋战,原本斑驳的墙面焕然一新,文化墙不仅为村庄注入鲜亮色彩,更与村容村貌自然相融,成为村民日常驻足观赏、打卡拍照的文化地标。

共建基地,开发系列文创产品

校村双方召开座谈会,谈论共建实践基地。

驻村第一书记、团队指导老师郑言率先介绍学校上半年帮扶成效与实践团目标;领队关永萍老师详述当前实践成果及后续计划;实践团成员则轮流分享活动中的难忘瞬间、心得体会,及对团队协作与凝聚力的深刻感悟。校团委书记冯晶为同学们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容,勉励大家以挖掘乡村文化筑牢自信,以墙体彩绘体悟劳动价值,以实践深化专业认知,并代表学校为南黄村授“枣乡绘梦”实践基地牌。学生处长罗峰充分肯定实践成效,强调暑期实践是“行走的思政课”,大学生在村巷彩绘、大棚调研中深入生活,终将实现思想淬炼、意志磨砺与能力提升。

为助力南黄村打造文化振兴样板村,团队聚焦“秦腔文化”与“冬枣产业”两大特色,推动实践成果向创意产品延伸。深挖秦腔艺术内涵,确定以经典人物造型为元素,设计“秦韵积木”系列文创产品,提取秦腔文化中红色象征忠诚、黑色代表刚毅等色彩语言,将传统角色的精神寓意融入积木造型。目前,已完成造型各异的8款人物效果图,正在开发手机壳、水杯、手提袋等秦韵衍生产品,通过现代设计理念让乡村传统文化换发新的生命力。

团队开展“枣乡南黄”主题系列文化墙彩绘设计。作为大荔县最早引种种植冬枣的村落之一,南黄村曾引领冬枣环割、棚栽技术创新,为全县冬枣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团队围绕“枣乡南黄”主题展开头脑风暴,系列彩绘方案的首幅“枣园丰歌”设计图逐步成型,画面中,冬枣如红灯笼挂满枝头,村民笑容灿烂忙着采摘,果筐里冬枣堆成小山,尽显劳动价值和丰收场面。

为期1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留给大家久久难忘的回忆。来自不同专业的成员从陌生到默契,一起分工调研、设计、彩绘、打理生活,那些协作互助的欢快场景历历在目;从与镇村的乡亲们接触到磨合,再到彼此交心,村民们对我们关怀备至,使我们体会到村民们的淳朴及民风的淳厚,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团队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包联村文化振兴为己任,持续为当地的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关永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若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