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7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考察探险协会12名骨干队员在指导老师柴松带领下,以“钢城拓绿路,摩梭绘新景”为主题,深入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泸沽湖镇、云南省宁蒗县大落水村及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攀枝花:重工业转型与三线精神的时代回响。
队伍首站抵达“钒钛之都”攀枝花。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通过泛黄图纸与老设备实物,队员们重温了上世纪60年代数十万建设者“不想爹不想妈,挖不出铁矿不回家”的豪迈誓言。
队员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
在攀钢研究院,队员们近距离了解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汽车钢不同钢材的应用,攀钢研究院以保持钢铁产量、发展钒钛产线、延伸产业链条为目标,从传统钢铁企业转型升级为新型金属材料企业。
走进兰尖社区,科考队采访了多位“攀一代”建设者,81岁的滕爷爷回忆道:“当年我们住席棚子、喝金沙江水,硬是在这片荒山上建起了钢铁厂。”队员们被老一辈“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样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
图为队员参观朱兰铁矿
在朱兰铁矿矿区,队员们戴上安全帽,深入作业区实地考察。“5G矿山”的技术工人肖工为队员们展示了现代化5G开采技术,安全高效的开采技术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矿区负责人杨工介绍了矿区目前的生态修复遇到的问题和措施,在这里队员们深刻感悟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必须同频共振、统筹兼顾。
泸沽湖:摩梭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转赴泸沽湖,队伍驻扎于摩梭人聚居的大落水村。队员们坐在格则多杰家的祖母屋里,听他讲述摩梭文化里的走婚习俗和独特的生死观念;走进摩梭人博物馆,听多吉馆长讲述创建博物馆的历史和博物馆的创新,以及讲解员泽礼达史对摩梭文化中祖母屋、走婚与家庭结构、语言文字的详细讲解,队员们沉浸式地感知了摩梭独特的文化内涵。
图为队员访谈摩梭族老年人
离开博物馆,科考队深入大落水村和木垮村村落,与村民、民宿老板围坐在火塘边交流,倾听不同年龄的摩梭人对在旅游业的影响下关于摩梭文化的传承保护的不同看法,了解他们在旅游业的冲击之下的融合发展和应对措施,感受文化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在与大落水村村长纳古鲁汝的对话中,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大落水村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知晓了村落在发展与文化保护中的整体性平衡措施,看到了传统村落在发展中做出的适应性改变。
图为队员在泸沽湖访谈摩梭族传统服饰非遗传人
在非遗传承人喇建莉家中,队员们体验了摩梭人传统的织布技艺,感受到了其中的困难和劳累,在对喇建莉的采访中,看到了这样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传承的决心以及保护文化的不易。
图为队员在稻城亚丁进行地质考察时合照
稻城亚丁:川西高原的自然馈赠
在海拔四千以上的稻城亚丁风景区,科考队两天内分别走完了短线和长线,队员们沉浸在仙乃日、夏诺多吉、央迈勇三座雪山带来的震撼当中,目睹了高山草甸、高原湖泊的山河盛景,近距离观察了U型谷、冰斗、角峰、刃脊等地貌。
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增强了对祖国西部地区的城市转型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的认知,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未来一定会以饱满的热情筑梦青春,不负韶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雯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