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条经纬间:两代人的红色对话

发布时间:2025-08-04 13: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悦 林梓枨 王俊豪 肖启乐 但烨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刘悦 林梓枨 王俊豪 肖启乐 但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星与心愿"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江夏区社会福利院,以一场"红心巧手,丝篾颂晖"主题活动,在传统手工艺的经纬之间,编织起跨越代际的红色记忆。当建党纪念遇上非遗传承,这场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精神血脉的当代续接——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让老年群体以创造性实践重温时代故事,在非遗技艺的活化中夯实红色认同,恰是对"不忘初心"最生动的诠释。

图为志愿者为老人讲解竹编画知识 张晗语 摄

活动在《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中拉开序幕。志愿者与老人们齐声合唱,用歌声表达对党的深情祝福,现场气氛热烈。随后,团队以“指尖上的非遗”为主题,详细讲解其蕴含的工匠精神和审美价值。老人们在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既了解了传统文化知识,又领略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那些曾用竹篮、竹筐承载过生活的双手,此刻正触摸着非遗背后更深厚的文化基因。

图为老党员独立制作竹编画 张晗语 摄

在竹编创作环节,志愿者分发手编材料并指导老人制作竹编画。在志愿者一对一的协助下,老人们认真学习编织技巧,完成了饱含爱党深情的竹编作品。活动尾声,老人们手持竹编作品,与志愿者合影留念。这些饱含爱国情怀的竹编作品,既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又深刻展现了老一辈的精神境界。

图为志愿者协助老人制作竹编画 刘安琪 摄

图为老人与其竹编画作品合影留念 刘安琪 摄

从竹篾的交错到精神的共鸣,这场活动证明:当红色基因注入非遗技艺的肌理,当传统文化接上时代发展的地气,红色教育便有了更鲜活的表达、更持久的生命力。这既是志愿服务团队践行“两个结合”的生动尝试,也是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的缩影——以匠心守初心,以技艺传精神,方能让红色血脉在代代相传中永葆活力。“星与心愿”志愿服务团队将继续创新服务形式,以切实行动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在新时代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图为志愿者与老人及其作品合影 张晗语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但烨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5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