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纪实 | 化育未来·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学子绿色科普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3 18: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烁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团委、学生会赴山东省龙口市实践团带着满满“干货”走进了黄山馆镇驿东新村党群服务中心,搭建起“化育未来·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绿色科技实践科普站”,为当地的中小学生及学生家长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物、化工知识科普小课堂,借助“1米x1.2米”迷你化工厂房模型、学习“化工安全”“三废处理”“化工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当代社会“化工对环境影响”的可控性,切实感悟化工技术与生物科技对生活的巨大影响。

从易拉宝、KT板、折叠板,到文创、化工材料产品,再到厂区模型搭建、科普微课录制,查阅资料、写稿讲稿、设计制作、规划布置、选材拼接、剪辑视频,实践团队也邀请生命学院博士宿昌盛作为技术指导,不断升级、精益求精。“绿色科技实践科普站”从无到有,一个多月的细心设计、精心打磨,只为给社区居民带去真实、生动、精准的讲解科普,让他们深刻感受化生科技改变生活。

活动伊始,实践团带队辅导员杨舒涵向在场的学生及家长详细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及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让他们对这支充满活力的团队多了份熟悉感。

随后,学生及家长们走进“化育未来”科普角这个知识乐园。实践团成员们精心搭建的化工厂模型深深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在实践团成员赵斌、梁婉丽的介绍下,大家触摸了模型,近距离接触现代绿色化工厂的数智化转型成果。在这里成员们先以常见的己内酰胺合成为例,借助模型展示出的流程,生动讲解了化工厂的工作流程和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的处理方法。之后,实践团成员又为大家介绍了化工厂如何对化学品进行存储,并串联起化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化工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黄宗炫、赵斌也为科普角事先录制了“线上科普学习”微课,让参观者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的方式自主选择课程、进行线上听讲,进一步推进“数智化”学习新模式。

同时,实践团成员蓝璐珊、郭子健、刘烁也为学生及家长们进行了垃圾分类的科普,清晰讲解了垃圾的四大分类,并以了解这四种分类为基础、带领学生们进行了垃圾分类相关的科普小游戏,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在玩耍中掌握了科学知识。

科普活动结束后,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书记李佳洳与黄山馆镇政府机关史丰梅进行了“红色共建基地”授牌仪式。史老师对实践团成员们扎实的专业功底、生动的案例讲解能力表示认可,并为实践团发放感谢信,期待能与学院继续深化合作,探索更多校地联动新模式,书写服务社会、造福民生的新篇章。

在史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党建、团建工作成果。服务中心以“一家人·驿家亲”的服务理念打造社区服务品牌,设立了长者食堂,共富工坊,日间照料中心等,为在社区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暖心的人文关怀。

实践团成员们也主动作为,走进黄山馆镇助农直播间体验,宣传龙口粉丝、黑木耳、苹果醋等当地特色产品,感受电商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意义。

实践团成员们在社区走访,针对“产业绿色转型相关情况”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调研,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76份,对数据分析后发现,居民整体对周边的化工厂及其他相关企业都较为了解,并且认为它们的建成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也切身感受到近些年的环境污染情况在逐渐减轻,总体对居住地的环境质量比较满意。

实践团队成员们以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行程为基础,将“科普展角布置搭建”“化生知识科普讲解”“绿色转型社区调研”“助农直播宣传”“线上科普视频制作”等主题环节用镜头语言呈现,形成了一部具有广泛教育的主题微课。

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相关知识,播下热爱科学、守护自然的种子。实践团成员们也真切感受到,绿色转型不是空话,孩童的笑脸、居民的美满、社区的暖意,都是“科技改变生活”最生动的答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烁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