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学校团委组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部署,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计算机工程与人工智能学院辅导员刘婷慧老师带领“语润北疆·言筑振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携手松原市宁江区爱尚说口才小学员,走进松原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联动查干湖景区开展“推普+文化+生态”融合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依托跨学科专业优势,以校地联动为纽带,在历史传承中规范语言,在生态研学中传播雅言,让普通话成为连接童心与历史、传承与发展的鲜活纽带。
一、展馆研学传文脉,普话讲解润童心
实践团成员化身“历史文化讲解员”,带领小学员们漫步展览馆。从泛黄的老照片到古朴的民俗展品,志愿者们用清晰标准的普通话,将松原的发展脉络与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大家看这张农耕场景复原图,它记录了松原先辈们勤劳耕作的岁月……”讲解中,实践团成员特意穿插互动提问,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展品特征,纠正发音细节。在双向交流中,历史知识借由普通话扎根童心,语言规范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
▲图为队员们和小朋友们进行合影留念
二、趣味互动练表达,童声竞答赢好礼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设计“历史词语接龙”“方言转普话”等趣味游戏,让推普更添活力。“历史词语接龙”中,志愿者说出“松原”“农耕”等关键词,孩子们用普通话接力组词,锻炼即时表达能力;“方言转普话”环节,大家把“波棱盖”“旮旯”等松原方言转化为普通话,在欢笑中理解语言差异。活动尾声,评选出两名“最佳表达小能手”,赠予可爱的小熊玩偶作为奖励。拿到奖品的孩子举着小熊说:“学好普通话,能讲好多历史故事!”
▲图为队员帮小朋友调试设备
三、循着足迹学精神,查干湖畔普新声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查干湖,导游在前讲解,实践团成员紧随其后,在导游讲解的关键节点接过话头,用标准普通话向周围游客深入讲述:“大家看这片水域,正是在现在的规划下,查干湖的水质常年保持优良,成为候鸟栖息的乐园……”实践团成员结合导游的引导,用生动案例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具象化。
▲图为讲解员为队员讲解查干湖的背景
同时实践团成员携带精心制作的普通话宣传册,向沿途游客系统介绍查干湖的生态保护成果,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故事。宣传册上的生态知识与普通话解说相互呼应,让语言推广与红色教育、生态理念同频共振。
▲图为队员为游客讲解查干湖的生态保护成果
四、服务岗位显担当,普话引导暖人心
查干湖景区内设立“普通话服务岗”,实践团成员分工协作:有的用流利的普通话为游客规划观湖路线,详细解读路线特色;有的专注解答“冬捕文化”相关疑问,结合历史背景深入讲解。面对老年游客时,成员放慢语速、提高音量,确保讲解清晰易懂;遇到外地游客时,主动用普通话介绍本地风土人情与景区亮点。
▲图为队员在查干湖设立普通话服务岗
五、问卷调研知需求,精准推普明方向
成员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普通话问卷调查,涵盖青少年游客、中年家庭游客、老年居民及景区环卫工人等。“您在景区使用普通话沟通是否顺畅?”“您认为哪些场景更需要加强普通话推广?”通过细致询问与认真记录,问卷不仅全面收集了当地及游客的语言使用现状,更让团队明确了后续推普的重点方向——针对老年群体设计简易学习手册,为青少年开发趣味语言课程。
▲图为队员针对不同群体展开问卷调查
“语润北疆·言筑振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入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组织的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将普通话推广与社区服务相结合,覆盖了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多个群体,累计参与18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未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将继续秉持“推广普通话,服务社会”的宗旨,用推普行动传递语言温度,从乡土调研中收获成长,助力乡村语言文化振兴,让普通话在乡土绽放光彩,为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贡献力量,书写“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霖熠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