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普通话成为乡村连接外界的媒介,以语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同时通过科普与普通话推广相结合的形式,播撒希望的种子,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普’写青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于7月3-9日日奔赴乡村,在大余县头塘村开展了一场融合科普、普通话推广的多彩活动,点亮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在头塘村,实践队队员们精心筹备了“萤火流星雨” 实验。队员们一边操作,一边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解:“小朋友们,看仔细啦!现在我们把维生素 B2 药片碾碎,这里面含有核黄素,是一种荧光物质哟。” 当碾碎的粉末洒入放在手机手电筒上方的水杯中,瞬间,化学试剂在灯光下绽放出如萤火般的微光,缓缓下落,仿佛夜空中坠落的流星雨。孩子们个个瞪大眼睛,有的孩子忍不住用惊叹:“哇,好漂亮,真的像流星雨!” 紧接着,实践队员们给未不常见雪的赣南孩子们带来了 “人造雪”,孩子们伸手触摸,感受其柔软质地,连连惊叹于科学的神奇。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小朋友一起完成化学实验
此外,在材料科普宣讲环节,队员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记忆金属材料、电池电极材料等,启发孩子们对材料的认知,科学的种子悄然在他们心底种下。而科普过程中队员们的普通话讲解与孩子们的普通话回应相互交织,更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孩子们与普通话的距离,让他们乐于用这种共同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惊叹与热爱。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材料科普宣讲
▲普通话推广活动中,实践队员们设计的词语接龙游戏趣味十足。从简单词汇开始,孩子们积极参与,你来我往间不断延续接龙,稚嫩的普通话在互动中愈发标准流畅。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与外界沟通的距离,为他们用通用语言打开更广阔的世界埋下了种子 —— 这正是推普赋能乡村成长的生动注脚。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普通话推广活动
推普组队员叶雯君表示:“此次经历感触颇深。看到孩子们参与词语接龙时的认真劲,深感普通话正扎根乡村新一代。活动中,队员们通过教拼音易错点、组织绕口令比赛、朗诵古诗等提升孩子们语言能力。”
▲图为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们合影
据悉,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普’写青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是由材料科学与工程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5名获得普通话二级甲等和7名普通话二级乙等学生组成。实践活动以推普为抓手,既助力乡村教育与文化传承,更激活乡村振兴语言动能。实践队员们表示,期待未来用更多活动为乡村教育和文化传承助力,书写更多精彩故事。(文/黎旺奇 陈昌华 图/陈昌华 吴懿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黎旺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