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彭盈盈)近日,一节由岭南师范学院“物语乡行”突击队组织的非遗文化课正在新堂村党群服务中心悄然上演——体验斗门客家咸茶。作为珠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客家咸茶承载着当地客家人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孩子们通过这节课切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溯源:从闽南到客家,探寻咸茶之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咸茶起源于哪里吗?”课堂伊始,廖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通过生动的讲解,带领孩子们追溯咸茶的文化渊源。从闽南文化的茶俗传统,到潮汕工夫茶的精致技艺,再到客家咸茶的独特风味,廖老师层层深入,将不同地域的茶文化一一讲述,最终聚焦于斗门客家的咸茶习俗。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客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为老师正在讲解客家咸茶的相关知识(温嘉兴 摄)
互动抢答:视频学习点燃课堂热情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客家咸茶,廖老师播放了一段介绍咸茶制作过程的视频。随后,课堂进入抢答环节。“咸茶里有哪些材料?”“炒米、花生、青菜!”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现场气氛热烈。通过互动,孩子们不仅记住了咸茶的配料,还了解了其制作流程,对这项非遗技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家校共建:家长助力,共品非遗滋味
为增强课堂互动性和文化的专业性,突击队提前联系了当地的一位热心家长,和社区一起提前准备了咸茶所需的材料,包括炒米、花生、青菜以及熬制好的咸茶汤。随着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家长带着材料闪亮登场,来到课堂与孩子们分享。在廖老师和突击队成员的引导下,孩子们亲手将配料加入茶汤,体验调配咸茶的过程。在品尝环节中,有的小朋友连连称赞“好香!”,有的则皱起眉头说“有点苦”。面对不同的反应,廖老师适时引导:“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味,我们要学会尊重差异,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孩子们若有所思,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图为热心家长带来客家咸茶所需的材料(温嘉兴 摄)
图为小朋友认真地品尝客家咸茶(温嘉行 摄)
文化传承:从舌尖到心灵的非遗浸润
图为活动结束后的大合照(温嘉兴 摄)
此次联合家长开展的非遗咸茶课堂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客家饮食文化的精髓,更让他们学会了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文化差异。据悉,“物语乡行”突击队后续将继续深入挖掘斗门本土非遗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盈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