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手印映初心 青春力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20 17: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经士锐 房子鹏   阅读 4.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经士锐 房子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新时代农业强国,贯彻“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2025年7月14日,安徽理工大学化工与爆破学院“秸尽全力—化废为源,制剂为安”实践团赴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开展为期五天的全国大学生“传承小岗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

团队成员合照 摄影:场务人员

精神洗礼:从改革原点汲取奋进力量

7月15日上午,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陈明生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团省委副书记周宇主持开班仪式,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做专题报告,提出:“要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民心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融入红色血脉,在传承小岗精神中坚定信仰,勇担使命。

开班仪式现场 摄影:陈颖

下午,成员们通过生动的情景思政课,重温了当年开启农村改革大幕的“生死契约”故事。随后,团队前往“大包干”纪念馆,在讲解中回顾了小岗村“大包干”从艰难抉择到带来巨变的光辉历程,深刻感受其点燃中国农村发展新希望的燎原之势。在沈浩纪念馆,沈浩同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事迹感人至深。团队成员将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在新时代征程中坚定信仰、勇担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

   

团队参观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 摄影:陈颖

实践传承:以田间劳动体悟时代伟力

7月16日清晨,团队成员奔赴农田开展劳动实践。同学们热情高涨,迅速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现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田间地头的实践让同学们体验到农耕的辛劳,增强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责任感。             

团队成员在田间劳动 摄影:陈颖

劳动实践后,团队在与“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关友江、严立华的座谈中,老人们用“饿肚子的记忆”对比今日的小康生活,关友江感慨:“改革不能停步,现在的小岗要靠你们年轻人用新技术、新思维来建设。”实践团随后走访的匠心葡萄园、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展现了小岗村从“分田到户”到“产业兴村”的转型成果,为团队秸秆资源化利用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

我与大包干带头人面对面 摄影:李家驰

下午,由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实践团队联合举办校际交流座谈会。小岗村博士站工作站站长雷松林、各高校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围绕乡村振兴、调研实践课题和后续规划等议题深入交流探讨,共商协同发展规划,为跨校合作奠定基础。

座谈会现场 摄影:李家驰

各高校合影 摄影:场务人员

校际交流座谈会后,团队就农村秸秆回收利用的问题采访了安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实践学生。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结合学科知识与实践经历,围绕团队课题提供了独特视角与案例参考,促进了多元思维的碰撞。

采访山东大学学生 摄影:程子涛

扎根基层:用实践调研寻找破题关键

7月17日上午,团队赴小岗村党群服务中心采访小岗村村副书记关正景。他结合村情详细解答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禁烧政策执行及农户引导机制,并对团队调研方向提出针对性指导。

采访关正景 摄影:李家驰

下午,团队前往程夕兵农事服务中心采访种粮大户程夕兵。他身着沾泥工作服,以一线生产者视角分析秸秆回收实际问题,提出“提高农民参与度、加大政府技术与政策扶持”等建议,并勉励团队“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践结合,为振兴乡村贡献力量。”

采访程夕兵 摄影:经士锐

通过系列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刻领悟了大包干“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与沈浩同志的奉献精神,对中国农村改革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坚定了用青春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决心。团队成员将在实践中传承敢闯敢试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实际行动续写改革新篇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在传承小岗精神中坚定信仰,勇担使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房子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