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到7月12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西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前往太原市、晋中市、临汾市等地对其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实地考察,并同侯马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访谈调研工作。
7月9日上午,实践小队到达晋中市祁县东观镇的乔家大院进行实地考察。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其后扩建两次、增修一次,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面积约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共由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组成。2019年,乔家大院曾因过度商业化、景区开发与文物保护失衡等原因被文化和旅游部给予取消5A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处理。经当地有关负责单位整改后,已于2024年恢复5A级景区。调研考察过程中,实践小队发现,经整改后的乔家大院过度商业化问题已得到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仍存在着木质结构自然老化损耗及游客人为破坏等风险。
同日下午,实践小队前往太原市晋商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晋商博物馆以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建立而成,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结合资料搜索与实地考察,实践小组认为其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改造与保护基本与原建筑、园林景观相协调,基本实现不可移动文物的“活态保护”。
7月11日实践小队抵达侯马市,与当地文化和旅游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访谈。访谈过程中,实践小队了解到侯马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推进不可移动文物认养制度,对于已被认养的文物,文物部门对其管理方案等加以严格审查审理,并严格监督其保护落实情况。以观音堂为例,其现已由民间认养并集资修缮。同时,文物部门也积极修缮文物,修缮工作的开展主要由文物部门负责。在谈及“检察+文物+非遗”等多机关协作的工作模式时,工作人员介绍称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学习、考察、借鉴先进工作经验,对于主要由检察机关负责的公益诉讼,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提供人员、场地、宣传等方面的配合。此外,侯马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始终与考古站保持密切合作,并不断加强同融媒体单位的联系,通过宣传扩大“晋国古都”的影响力。
文物保护的资金取得与分配是几乎所有文物大省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所面临的难题。工作人员称,侯马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接纳多方面资金,在资金分配上“本级资金保证日常保护,上级资金主要用于专门保护,优先保护损毁严重文物”。侯马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还明确表示“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方考虑以旅游反哺文物保护”,并使有关文物的旅游业由“点到点”转向“线到线”“面到面”对接。在访谈过程中,实践队员还提出有关预防性保护、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等方面问题,并就之前实践中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工作人员还向实践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有关“四国联合申遗”项目的相关信息。访谈结束后实践小队参观了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
“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不可移动文物,更是蕴藏着不计其数的文化宝藏,作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厚植中华民族意识的重要抓手,文物保护更应当受到关注。《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彰显了国家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只有融文保于法律,方能唤历史以生机。
“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不可移动文物,更是蕴藏着不计其数的文化宝藏,作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厚植中华民族意识的重要抓手,文物保护更应当受到关注。《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彰显了国家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只有融文保于法律,方能唤历史以生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盛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